物联传媒 旗下网站
登录 注册
原理
  • 串行端口最早是在1980年左右出现的。串行端口的目的是连接计算机外围设备。在无线模块中,串行端口也等效于计算机的外围设备,串行端口是无线模块和计算机之间相互通信的接口。
  • 1 RFID天线:无线数据交换的桥梁 RFID天线,作为无线数据交换系统中的发送与接收元件,利用电磁场作为媒介,实现了信息的远程传输与识别。 2. RFID系统的两大核心组件 一个完整的RFID系统由两部分组成: RFID应答器天线:位于待识别物体上,负责接收读写器发出的信号。 读写器(询问器):根据设计和技术不同,可实现只读或读写功能,是信息交换的发起者。 3.RFID天线的工作原理 读写器通过天线发射电磁波,RFID标签天线接收到这些波后,将数据传递给标签系统芯片,进而触发预设动作,如返回电子代码或执行系统指令。RFID 天线经过调谐,仅在以指定 RFID 系统频率为中心的窄带载波频率范围内产生谐振。这一过程高效且准确,是现代物联网、物流追踪等领域不可或缺的技术支撑。
  • 随着电子显示牌技术的不断发展,控制方式越来越多样化,价格越来越低廉,使得其应用领域越来越广泛(如:高速公路的指示牌,车站的指示牌,运动场上的比分牌,街头的广告牌等等)。
  • 直流电阻与交流电阻的本质差异源于电流特性的不同:直流电阻反映材料与几何的固有属性,而交流电阻需综合考虑频率、电磁场分布及寄生参数。在工程实践中,需根据电路工作频率选择合适的测量方法与模型。例如,低频电路可忽略交流电阻的复杂效应,而高频电路则需采用分布参数模型进行精确设计。随着5G通信、电力电子等技术的发展,对交流电阻的深入理解将成为优化系统性能的关键。
  • 上一期我们了解了“低频RFID”的基本原理与实际应用,它作用范围现在主要应用于短距离技术领域范围内。本期课堂阿库将为你讲讲高频RFID的故事~ 一起来看看低频RFID与高频RFID之间有何区别?
  • IoT库小课堂开课啦!一起来了解一下RFID的基础知识吧!
  • NFC作为近场通信(Near Field Communication)的英文简称,其可以在彼此靠近的情况下进行数据交换,是由非接触式射频识别(RFID)及互连互通技术整合演变而来的,通过在单一芯片上集成感应式读卡器、感应式卡片和点对点通信的功能,利用移动终端实现移动支付、电子票务、门禁、移动身份识别、防伪等应用。
  • 通过活动登机桥擦碰航空器的事故,引出了活动登机桥的操作规程并分析了操桥存在的问题。在简介了RFID原理及机场的应用现状后,建立了基于RFID的登机桥靠桥定位系统并分析了RFID登机桥定位系统的特点。分析表明,通过RFID可以解决活动登机桥靠桥难的问题,减少事故的发生。
  • 一部可支持打电话、发短信、网络服务、APP应用的手机,通常包含五个部分:射频、基带、电源管理、外设、软件
  • 传统来说,一部可支持打电话、发短信、网络服务、APP 应用的手机,通常包含五个部分:射频、基带、电源管理、外设、软件。
  • 本文主要阐述了电子标签的工作原理及电子标签的技术参数。
  • 射频功率放大器的非线性失真会使其产生新的频率分量,如对于二阶失真会产生二次谐波和双音拍频,对于三阶失真会产生三次谐波和多音拍频。这些新的频率分量如落在通带内,将会对发射的信号造成直接干扰,如果落在通带外将会干扰其他频道的信号。
  • RFID读头通过天线与RFID电子标签进行无线通信,可以实现对标签识别码和内存数据的读出或写入操作。典型的rfid读头包含有RFID射频模块(发送器和接收器)、控制单元以及阅读器天线。
  • 该设计选用W78E465作为主控模块,IntelR1000收发器作为射频模块。该设计可以作为手持终端,并用RS 232串行通信模块和电平转换接口MAX232与上位机相连。系统硬件原理见图1。
  • 柔性印刷电子技术是基于印刷原理的电子制造技术。硅基半导体微电子技术曾长时间占据电子技术的绝对主导地位。但由于硅基集成电路制造技术的日益复杂和所需要的巨大投资,硅基集成电路的制造完全垄断在全世界少数几家大公司手中。因此,在过去10多年中对溶液化有机与无机半导体材料的研究开发,催生了用传统印刷技术制造各种电子器件的探索研究。
  • 深度分析射频电路的原理及应用
  • RFID技术和基于RFID发展起来的NFC技术都是属于近场通讯的范畴,在物联网领域都有极大的应用。两者都基于电磁感应原理,利用无线射频信号对目标进行识别和通讯,读写距离是评估其系统的重要指标,而标签的谐振频率是影响这个指标的关键参数。
  • 本文采用I型谐振单元来构造所设计的标签。相比于其他结构的谐振单元,其主要有两方面的优势。首先,无论激励信号是同极化,还是交叉极化的电磁波,I型谐振单元的后向散射信号中都不含有二次谐波,然而U型谐振单元在交叉极化的信号源激励下,会产生二次谐波[8]。其次,I型谐振单元在受到正交极化的平面波激励时,只会对一个极化方向的电磁波有所回应,而不会对另一个极化方向的电磁波有所回应,相应的原理图分别如图1和图2所示,其中V(vertical)和H(horizontal)分别代表谐振单元的放置方向和平面波极化方向是竖直和水平的,RCS是雷达散射界面(Radar Cross Section)。
  • 射频电路指处理信号的电磁波长与电路或器件尺寸处于同一数量级的电路。此时由于器件尺寸和导线尺寸的关系,电路需要用分布参数的相关理论来处理,这类电路都可以认为是射频电路,对其频率没有严格要求,如长距离传输的交流输电线(50或60Hz)有时也要用RF的相关理论来处理。
  • RFID的英文全称是Radio FrequencyIdentification,射频识别,又称电子标签,无线射频识别,感应式电子晶片,近接卡、感应卡、非接触卡、电子条码。
  • 1940-1950年:雷达的改进和应用催生了射频识别技术;1950-1960年:早期的识别技术探索阶段,主要处于实验研究;1960-1970年:射频识别的理论得到了发展,开始了一些应用尝试;1970-1980年:射频识别技术与产品研发处于一个大发展时期,出现了一些最早的射频识别应用;1980-1990年:射频识别技术及产品进人商业应用阶段;1990-2000年:射频识别技术开始向标准化迈进,其产品得到广泛采用;2000年后,标准化问题13趋被重视,射频识别产品种类更加丰富,射频识别技术的理论更加丰富和完善,单芯片电子标签,多电子标签识读等产品正在成为现实并走向应用。
  • 一套完整的RFID系统,是由阅读器(Reader)与电子标签(TAG)也就是所谓的应答器(Transponder)及应用软件系统三个部份所组成,其工作原理是Reader发射一特定频率的无线电波能量给Transponder,用以驱动Transponder电路将内部的数据送出,此时Reader便依序接收解读数据,送给应用程序做相应的处理。
  • RF(射频)专指具有一定波长可用于无线电通信的电磁波。电磁波可由其频率表述为:KHz(千赫),MHz(兆赫)及GHz(千兆赫)。其频率范围为VLF(极低频)也即10-30KHz至EHF(极高频)也即30-300GHz。
  • 无协议通讯是PLC的一种串行通讯方式,可以应用于PLC与上位计算机或其他设备的通讯。先容了欧姆龙PLC与V600系列RFID控制器通讯口的连接方式,无协议通讯的原理、指令和使用步骤,及其欧姆龙V600系列RFID控制器的命令集和数据传输协议。通过欧姆龙PLC和欧姆龙V600系列RFID控制器之间实现无协议通讯的实例讲述了无协议通讯的实现方法。实验结果表明:无协议通讯编程灵活、通讯可靠性高, 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关键词:无协议通讯,PLC,RFID控制器,数据传输协议
  • 射频识别技术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是通过射频信号对某个目标的ID进行自动识别得到对象信息,并获取相关数据的技术。不同于传统的磁卡和IC卡,RFID技术解决了无源和免接触两大问题,同时它可实现运动目标和多目标识别,能够广泛应用于各类场合。其突出优点是环境适应性强、能够穿透非金属材质、数据存储量大、抗干扰能力强。
  • RFID系统的基本工作原理是:标签进入读写器发射射频场后,将天线获得的感应电流经升压电路后作为芯片的电源,同时将带信息的感应电流通过射频前端电路变为数字信号送入逻辑控制电路进行处理,需要回复的信息则从标签存储器发出,经逻辑控制电路送回射频前端电路,最后通过天线发回读写器。
  • RFID无线射频识别技术,相信很多人都对他相当了解,简单来说它就是电子标签,是一种利用无线电射频信号耦合传输的特性,在读写器和标签之间进行非接触双向数据传输以达到目标识别和数据交换目的的技术。它的诞生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莫得便利,正被广泛用于采购分配、商业贸易、生产制造、物流、防盗以及军事用途上。
  • 目前,大多数RFID系统为低频和高频系统,但超高频频段的RFID系统具有操作距离远,通信速度快,成本低,尺寸小等优点,更适合未来物流、供应链领域的应用。尽管目前,RFID超高频技术的发展已比较成熟,也已经有了一些标准,标签的价格也有所下降;但RFID超高频读写器却有变得更大,更复杂和更昂贵的趋势,其消耗能量将更多,制造元件达数百个之多。然而,这里的设计采用高度集成的R1000,可以解决上述问题,既可降低芯片设计中的复杂性和生产成本,又能使制造商制造出体积更小,更有创新性的读写器,从而开拓新的RFID应用领域。
  • Doherty放大器最重要的特性是负载调制(load modulation),它完美地合成了两个放大器的不对称输出功率。在小功率等级下只有一个放大器(称为载波放大器,carrier amplifier)以低功率电平工作,并且在相同功率等级下Doherty 功放的效率是采用两倍大放大器在相同输出功率等级下所获得的效率的两倍。
  • 文章针对RFID 系统中的一种PCB 环型天线设计。在对天线的工作原理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基于13.56 MHz、200 mw 的低功率阅读器的天线设计方法,并给出天线的设计和调试过程。
  • 一般而言,RFID系统由5个组件构成,包括传送器、接收器、微处理器、天线,标签。传送器、接收器和微处理器通常都被封装在一起,又统称为阅读器(Reader),所以工业界经常将RFID系统分为阅读器,天线和标签三大组件,这三大组件一般都可由不同的生产商生产。RFID源于雷达技术,所以其工作原理和雷达极为相似。首先阅读器通过天线发出电子信号,标签接收到信号后发射内部存储的标识信息,阅读器再通过天线接收并识别标签发回的信息,最后阅读器再将识别结果发送给主机。体系架构如图所示。
  • 射频识别是一种使用射频技术的非接触自动识别技术,具有传输速率快、防冲撞、大批量读取、运动过程读取等优势,因此,RFID技术在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生产管理与控制、防伪与安全控制、交通管理与控制等各领域具有重大的应用潜力。从RFID技术原理上看,RFID标签性能的关键在于RFID标签天线的特点和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