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传媒 旗下网站
登录 注册
RFID世界网 >  新闻中心  >  访谈报道  >  正文

北京海达利:为中国RFID产业注入高品质动力

作者:卢菲菲
来源:RFID射频快报
日期:2007-11-23 08:50:02
摘要:提到北京海达利薄膜开关有限责任公司,大家会说,这是一家做薄膜开关的企业啊。不完全对,海达利的RFID业务正在茁壮成长,“HDL”品牌的RFID电子标签产品已成为国内RFID业内“高品质”的象征。
北京海达利薄膜开关有限责任公司隶属于北京国际技术合作中心,成立于1992 年,主要生产薄膜开关面板等产品,现已成为国内薄膜开关行业前茅的领头羊企业。从2005年初,海达利开始投入RFID电子标签的研发与生产,本着“ 团结协作、创新务实、追求卓越”的企业精神和质量可靠、外观精美的RFID高频、超高频系列标签产品,在国内RFID市场创出了“海达利”品牌,赢得了良好的商业信誉。2006年,海达利RFID业务收入为2400万元,力争今年突破3000万元。 

目前,海达利的科研实力、服务能力与经济规模都在稳步增长中,受到国内外RFID同行和终端用户的普遍关注。海达利的合作伙伴遍布全球,国际合作伙伴中包括韩国三星、日本松下、JVC、法国施耐德、德国西门子、ABB、诺基亚等公司,国内有清华同方、海湾、大豪等。 

620)this.style.width=620;" border=0>

北京海达利技术总工孙多春 

慧眼识商机 投身RFID民族产业 

如果一个外行人乍一听到海达利的名字——北京海达利薄膜开关有限责任公司,可能完全想不到这是一家实力颇为雄厚的RFID企业。笔者也很好奇,当年,海达利是如何选择并切入RFID行业的呢?孙工笑言,切入RFID产业不是因缘巧合,而是海达利“随市场趋势而动”的结果。 

海达利人认为,RFID技术成熟度的进一步提高和认知度越来越广泛,再加上业界的不断宣传,在全球范围内,RFID无线射频识别技术产业都是一个商机。第二,选择进入RFID行业也是出于海达利自身发展的需求。经过十几年的技术积淀和市场锤炼,海达利积攒了丰富的丝网印刷经验,具备了一定的实力。可以毫不自夸的说,海达利在国内丝网印刷领域已经做到了领跑者的位置。过去,丝网印刷是一个以加工业为主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但是随着国家的产业升级,海达利也在不断的寻找未来有潜力的发展方向,逐步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和资金密集型的方向转化。由此,必然带来了产品结构的转变,不单单只是做薄膜面板、薄膜开关和线路产品,也开始做一些技术含量更高、功能性更强的产品,例如RFID电子标签。审视自身实际情况,海达利发现,RFID电子标签这个行业非常对口,很适合海达利的未来发展需求。制作电子标签天线要用到丝网印刷技术,这正是海达利已经发展得非常成熟的一项技术,已经积累了很多年的经验。 

所以,发现一个好商机加上自身雄厚的实力,海达利找到了RFID电子标签这个切入口。 

发展经济不忘保护环境 和谐发展才是硬道理 

谈到RFID电子标签制造工艺,孙工认为,产业发展和环境保护必须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不能一味的抓效益,而拼上了未来几年甚至十几年环境污染的代价。在环保这一点上,海达利是非常自豪的。 

620)this.style.width=620;" border=0>

海达利的电子标签产品

孙工介绍说,RFID电子标签天线的制作有铜(铝)刻蚀法、绕线法和丝网印刷、溅射和真空镀膜等几种技术。在这些技术里,丝网印刷技术有着独到的优势,首先,借助丝网印刷技术可以实现大批量大规模生产,它的产能几乎是无限的,可以做到非常大的规模。其次,丝网印刷技术非常环保,符合我国经济与环境和谐发展的要求。举“铜蚀刻”这个例子来说,它会污染环境,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废液,必然导致对环境的严重污染。现在,大家每天都在讲保护环境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北京市不鼓励这一类企业的发展;拿到国家层面上来说,将来也不会鼓励污染性产业的发展。第三,丝网印刷在成本上有优势。它比铜蚀刻的制作方法要便宜的多。因为铜蚀刻是大面积附铜,铜板基材中,只把线条保留下来,其余部分绝大部分是腐蚀掉的,我们管这种方法叫做“减法”。而丝网印刷是“加法”,是在空白基材上做,有线条的地方才印刷。这样可以有效节约资源,在原材料的消耗和银浆的消耗上都要节省很多。 

走RFID高端路线 高频和超高频业务并举 

目前,海达利已经成长为国内丝网印刷的知名品牌,其“质量上乘+性能稳定+精细美观”的精品高质形象也已深入人心,薄膜开关行业皆知。不过,随着海达利RFID业务的发展壮大,孙工透露,海达利将在合适的时机更换企业名称,加强在RFID业界的品牌宣传,让更多的RFID专业人士了解海达利,熟悉海达利。 

孙工介绍说,海达利的现有RFID业务分为两大板块——高频(HF)和超高频(UHF)电子标签,两块业务并举发展。针对两大板块不同的发展特点,海达利的主要经营理念也因“业务”而制宜。例如,在高频电子标签业务方面,由于高频RFID技术上已经相对成熟,因此,海达利的主要工作是做更精益的设计和开拓市场,拿到更多的订单,以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在超高频电子标签业务方面,由于超高频RFID的技术含量较高,它对生产工艺和设计等方面的要求比高频RFID要高很多。海达利90%的研发工作主要集中在超高频业务,持续加大研发力量的投入。目前,研发工作已经进入中后期攻关阶段,并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但仍然有很多工作要做。其实,其他超高频企业也同样面临技术上的问题,也需要不断的研发和开拓。 

目前,海达利可提供小批量超高频电子标签样品产品,但因为市场的需求还没有上来,超高频出货量相对较少,即使有订单,量也是很小的。从2006年海达利高频与超高频电子标签出货量情况来看,高频与超高频的出货差的比例要大于10:1。基本上,超高频RFID业务还处在探索和试验阶段。但毋庸置疑的是,未来,超高频RFID电子标签将成为海达利的首要业务。 

筑核心竞争力平台 发挥技术与服务优势 

谈话的过程中,我问了孙工一个很老套的问题,海达利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可以说,国内RFID产业链已基本建立起来了,上、中、下游企业也各自归位,有序发展。作为上游的制造商,海达利能在RFID市场上站稳脚跟,凭借哪些资本呢? 

孙工的回答很干脆,“我们有三个法宝”。 

对海达利而言,核心竞争力不外乎三个因素:其一是高素质的工作团队,包括生产、研发和销售环节的人才资源建设;其二是高品质的拳头产品,包括产品的质量和价格两个关键因素;第三个方面就是高水准的精细服务,包括售前、售中后期的服务。 

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海达利基本上已建成“老、中、新”紧密结合的完整的工作团队,在研发立项、人员组织和成果管理方面有成熟的经验和模式,在设备选用和技术路线决策等方面基本上没有走什么弯路,实现了高效的研发投入回报,也就是说,用小成本收获了大成果。 

在产品质量方面,海达利从来就是把质量放在第一位的。高度注重质量一直都是海达利的风格,而且,海达利的产品从来都不能用便宜来衡量。即便价位比较高,但客户仍然愿意买,因为买的放心,用的安心;这就是物有所值吧。 

在服务方面,海达利致力于为客户提供个性化的解决方案订制服务。孙工在和客户洽谈项目时发现,有些客户对自身的需求并不是很清楚。于是,海达利就与其详细沟通,让客户从交流中把切实的需求和最佳的架构逐渐清晰起来,最终形成一个最优化的解决方案。无论是售前还是售后,面对客户的技术问题和疑点难点,海达利都会为客户提供精细化的技术支持和帮助。也正是基于此,海达利在RFID业界建立起不错的口碑,树立了优质的品牌形象。 

RFID业务将挑大梁 看好国内RFID产业 

海达利现有主营业务板块有两部分,一块是传统的薄膜开关业务(薄膜面板、薄膜开关和线路等),占到总营收的50%。另外“半壁江山”则是家电透窗(Windows)业务,这是海达利人抓住市场契机,把丝网印刷技术向高端发展的一条新产品线。该生产线对光学、生产环境和精度的要求非常高,一个透窗上面,稍有瑕疵就是废品。海达利拥有恒温、恒湿的万级洁净车间和高超的制网、调墨、丝印等技术,透窗产品制造已经走在了全国前列。   

展望未来,根据海达利制定的五年发展规划,预计将在3-5年内营收过亿,增量的部分主要来源于RFID电子标签,RFID业务将占到总业务量60%以上的比例。 

谈到对国内RFID市场的看法时,孙工认为前景还是很乐观、可期待的。首先,国内RFID行业需求在不断升温,行业内的新想法和新思路层出不穷,出现了很多新的应用方向。此外,通过与供应商、客户和同行们的接触和交流,越来越多的人认为国内RFID产业将沿着有序而稳定的道路发展。他举了一个很平常的例子,就是来海达利打样和突出中小批量订购要求的客户日渐增多。其次,任何一个市场发展都有自身的规律。目前,RFID还在受成本和基础设施等方面的制约,规模化应用还没有发展起来,并没有达到业界的预期。大家都普遍认为今年下半年或明年上半年,RFID会有一个爆发时的增长态势,但现在看,这种跃迁式发展并没有出现,还是比较稳定的向前走。 

孙工最后表示,海达利将和业界同仁一起努力,共同把中国的RFID产业做大、做强。 

-------------------------------------------------------------------------------- 

采访手记: 

初次见孙多春总工,第一印象就是“这是一个微笑版的李子雄”。大胆说了出来,招来孙工笑声一串外加一迭声的“谈不上”。笑颜笑语之中,谈话的气氛轻松了很多。“质量第一”,正如孙工一直强调的高端路线是海达利的灵魂,高质量的产品和精细化的服务也是我国RFID产业健康发展不可或缺的立柱,是未来可持续进步的灵魂。这一点,海达利做的很好,也会一直做下去。 
人物访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