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传媒 旗下网站
登录 注册
RFID世界网 >  新闻中心  >  物联网新闻  >  正文

“渔二代”:不撒渔网钟情物联网

作者:王晓滢 朱婕
来源:金山网
日期:2015-05-25 10:07:48
摘要:把智能化监控技术与水产养殖结合,打造鱼塘里的物联网,“在水塘里实现智能化监控,这套系统可以实时检测水中氨、氮、氧等含量,一旦缺氧,增氧机就会启动。”80后的“渔二代”说,科学化、技术化是他们这一代创业者必然要走的路。

  200平方米的水槽中,投放了1万尾鲫鱼苗,相当于原先5亩鱼塘的密度。对于润州区江之鲜渔业家庭农场的“渔二代”王伟来说,近期这一新上的工程化养殖项目,也是对父辈传统养殖经验的一次颠覆,“养鱼也可以像工厂流水线一样,利用增氧泵、罗茨风机推流等技术,提高产量,增加50%的经济效益。”

  和平路街道征润洲一带不少村民曾靠江吃江,以打鱼为生。80后的王伟从小就看着浪里来浪里去的父亲,用渔网编织生活,“后来虽然上了岸,但是没有离开长江和鱼,父亲办了渔业养殖,依然辛苦。”325亩、划成方格的水塘,因紧邻长江,一眼望去,找不着边,“那时候,全靠人工抬着上百斤的大铁锅给鱼喂食,一趟跑下来,有多辛苦!”大学毕业后,王伟希望彻底改变父辈们“卖体力”的创业方式。

  第一次改变,从和父亲王读强的争执中开始。2008年,王伟回到江边养鱼,可是他并不愿意“抬铁锅”。在养殖场添置投饵机的决定,对于父亲的传统养殖经验来说是一次挑战,“用上机器,既省人力成本,又可以避免人工投饵造成的喂食不均,鱼饵利用率提高,鱼苗长得更快,何乐而不为?”

  尝试的结果让父亲心服口服——200亩试验鱼塘中,1两大小的鱼苗长到1斤只用了一年时间,是原来生长周期的一半。紧随而来的人工成本上涨,则更进一步坚定了王伟“靠技术”降本增效的决心,18台投饵机全部到位。

  上午9点半,投饵机开始工作。鱼塘边的“绿房子”发出嗡嗡声,鱼塘里很快下起“雨”,粉末状的饲料悬浮,水面立刻热闹起来,鱼群争食,溅起水花。

  江之鲜引用长江水养鱼的模式远近有名,父辈的做法是通过水泵实现江水和池塘水的更替。2012年,王伟决定开辟生态沟渠,以“一泵提水”构建河塘水循环,“进出水都要经过生态沟渠,完成一级、二级净化,形成池塘水循环利用,最终实现鱼苗清洁养殖。从大环境来说环保,从个体来说节能降本。”

  对这个水循环项目,父亲不大懂,但是看到儿子摊开的设计图,他决定放手。目前,这一循环模式,仅一年的电费就可节约70%,而且因水质提高,鱼的肉质更紧实、鲜嫩。

  采访中,记者留意到,和其他渔业养殖场不同,江之鲜被绿色包围。“你们要是早些时候来,还能赏樱花。”王伟在朋友圈里晒出了他家的“樱花雨”,“要在有限的空间中,创造无限种可能。”于是,他给养殖场做起了绿化方案,除了塘埂上种上经济果木,连边角地都穿插了观赏植物,在他看来,提高养殖场的经济效益,仅单一养鱼不成,得利用天时地利打造多元化模式。

  在绿化树种的选择上,王伟选择了成本较高的广玉兰、红枫等经济类苗木,而母亲则希望通过种植成本较低、见效快的果树,减少风险。最终母子俩达成共识,各种各的实验田。去年,儿子的“经济林”大获丰收,销售180万元。母亲则决定交出手中的“试验田”。

  如今,江之鲜的工程化养殖刚启动,王伟的创新创业理念还在升级。学计算机专业的他,谋划着发挥专业所长,把智能化监控技术与水产养殖结合,打造鱼塘里的物联网,“在水塘里实现智能化监控,这套系统可以实时检测水中氨、氮、氧等含量,一旦缺氧,增氧机就会启动。”他说,科学化、技术化是他们这一代创业者必然要走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