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传媒 旗下网站
登录 注册
RFID世界网 >  新闻中心  >  物联网新闻  >  正文

Paul Orlando 眼中的香港科网创业

作者:RFID世界网 收录
来源:RFID世界网
日期:2013-03-05 11:57:15
摘要:上周意外收到 Paul Orlando 的一封邮件,说他会在周四的「Office Hours 办公时间」里,跟大家讨关于创业公司、商业模型或者下一期孵化器的问题。Paul 就是我前面的文章里提到的创办「不见香港人的香港创业孵化器」的其中一个鬼佬,根据 Paul 的 about.me 主页介绍,他来自美国纽约,已在香港定居多年。

  上周意外收到 Paul Orlando 的一封邮件,说他会在周四的「Office Hours 办公时间」里,跟大家讨关于创业公司、商业模型或者下一期孵化器的问题。Paul 就是我前面的文章里提到的创办「不见香港人的香港创业孵化器」的其中一个鬼佬,根据 Paul 的 about.me 主页介绍,他来自美国纽约,已在香港定居多年。

  在开办与 Stephen Forte 一起开办 AcceleratorHK 之前,已经成功举办了两届为期三个月的创业孵化器 Startup Bootcamp。他擅长寻找有才华的人,并让他们聚在一起,挑战潜能,并做出不可思议的东西。Paul 还在多处提到他的理想,也是他当前正在付诸努力的,是将香港变成一个像硅谷一样的国际科网中心。

  「将香港变成一个硅谷」?!这句话是不是听的很耳熟?是的,在十多年前,亚洲金融风暴过后,迎来了短暂的科网爆发,看到遍地的科网上市公司,香港政府决定大力推行资讯工业,试图复制一个类似美国硅谷的高科技中心,并斥巨资成立一个「数码港」,来圆香港式的科网梦。但可惜,数码港终成一个「港府短视无能」经典笑话,也从此再无人提及「香港成为硅谷」的事。

  现在可好,一个老外,凭藉何等本事,敢在这片 IT 荒漠说要将香港变成一个国际科网中心?就冲着这个对 Paul 的疑问,我决定在他的「办公时间」登门拜访,问个究竟。

  Paul 所谓的「办公时间」,实际上是一次非正式的 Meetup,与大家相约在中环 SOHO 的 Peak Cafe Bar 里喝杯啤酒,聊聊天吹吹水。如我所愿,Paul在「办公时间」里,解答了我的种种疑问。

  问「在你眼中,你努力想将香港变成的那个所谓科网中心是什麽样的?」

  答「学生可以接受因为兴趣选择IT学科进行深造,家长也不再觉得读IT没前途,将来供不起楼;更多科网人事愿意来带香港进行创业,成为一个开放的科网创业社区;本地科网创业家不必再远赴硅谷寻梦,香港也是科网圆梦的地方。」

  问「很多观点都认为将创业目标市场定位香港是短视的,但为什麽 AcceleratorHK 强调香港的高电信产品普及率,并以此吸引来香港创业?」

  答「佔领香港市场当然不是我们孵化的最终目标,也不是我们要让被孵化的公司花时间在研究香港市场上。但无论如何香港是一个很好的可以用作产品测试的典型城市,极高的3G和智能手机普及率,虽然不一定完美,但绝对是一个用来瞭解试产品被接受程度的好地方。」

  问「创业初期,在没有外部资金支持下,团队往往需要尽可能小心规划节约开支,但为什麽 Startup Bootcamp 的孵化,不但不能给创业公司提供资金援助,还要他们付出学费?」

  答「我们当然希望可以给每个团队与资金上的支持,比如 AcceleratorHK 就给每个团队提供了一笔小额启动资金,让他们在受孵化器间可以安心做好产品,但是也因此带来了一些限制。比如每次要考虑孵化成本控制数量,需要佔有团队一定的股份,同时孵化器的赞助商也会限定一些范围。至今,Startup Bootcamp 孵化器已经成功举办了两期,共孵化了10个团队,目前看来收学费的模式还是可以被接受的。当然,我们也是希望最终能在资金上给予创业团队一定支持,比如与政府的各项创业基金合作等。」

  Paul 也在之前他的文章 中,提到了香港之所以匮乏创业文化的问题。包括缺乏文化支持,比如香港的家长通常会影响子女的职业规划,更希望子女在大企业中工作;投资人更倾向于在如房地产等高收益低风险的领域进行投资,而不愿意将目光投在高风险的科网行业;

  当前环境下,金融、法律、医学等科目的本地大学毕业学生更受欢迎,有才华和有潜质的学生通常不愿意报读IT相关学科。同时,亚洲的其他科技热点城市,如北京、新加坡等,在投资人和本地政府的支持下,很多有才华的人都愿意加盟创业企业。

  在 Paul 的眼里,目前的香港,就像 2008 年金融风暴后的纽约,人们开始愿意探索以自己的方法,一起进行科网创业,当然这和硅谷的模式有很大的差别。

  比如纽约或香港的创业公司,会在创业的初期,就确定好了将来的商业模式,而很多硅谷科网创业公司更希望先建立好稳定的用户群,引入投资后,再考虑如何盈利。利用好香港的独特生产线和金融环境优势,能为创业公司带来不少机会。同时香港的小市场环境,也注定了香港创业公司应该有服务国际用户的视野。

  虽然 Paul 的一些观点我有所保留,但他已经清晰的定位了香港科网创业公司的处境,并利用自身的资源和能力,试图改善这个局面。无论如何,Paul 在香港的科网创业社区中,是一个很重要的推动者。努力将香港变成一个科网中心的梦想,承载着的是创业精神的信仰,不只是 Paul,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拥有。(RFID世界网编辑整理)

人物访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