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传媒 旗下网站
登录 注册
RFID世界网 >  新闻中心  >  物联网新闻  >  正文

福建台湾两岸对接 共筑云计算美好未来

作者:RFID世界网 收录
来源:台湾网
日期:2013-03-07 11:10:28
摘要:云计算是近年来一个热门的技术名词,很多专家认为,云计算会改变互联网的技术基础,甚至会影响整个产业的格局。

  云计算是近年来一个热门的技术名词,很多专家认为,云计算会改变互联网的技术基础,甚至会影响整个产业的格局。

  作为全球最受关注的话题之一,全球云计算产业进入快速成长期,大陆与台湾地区将一同成为全球新兴的云计算数据中心。台湾在云计算发展方面具有领先优势和成功经验,福建不少云计算服务及产品在全国居于领先地位,闽台两地云计算产业具有很强的互补性,在云计算领域开展合作,具有广阔的前景。

  福建云计算发展迅猛

  全球云计算产业虽然处于发展初期,市场规模不大,但将会引导传统ICT产业向社会化服务转型,未来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目前国际主要IT企业将云计算作为公司未来主要战略方向,云计算相关的合作与并购也十分活跃。近年来,大型IT企业面向云计算制定战略并调整内部组织机构,以适应未来的发展方向。早在2008年,包括思科、惠普、戴尔、EMC等在内的主要国际IT企业就成立了专门的部门推动云计算技术和市场进展,并相继发布了云计算战略。

  中国云计算服务市场当下正处于起步阶段,云计算技术与设备已经具备一定的发展基础。目前全国云计算服务市场虽然总体规模较小,但追赶势头明显。据Gartner估计,2011年中国在全球约900亿美元的云计算服务市场中所占份额不到3%,但年增速达到40%,预期未来中国与国外在云计算方面的差距将会逐渐缩小。

  据悉,福建省不少云计算服务及产品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并被广泛应用,如美亚柏科投资建设厦门超级计算(云计算)中心,“搜索云”、“取证云”及“公正云”三大专业云计算服务产品已居全国领先水平,“十二五”期间可新增销售收入3亿元以上;星网锐捷的云终端和云交换机产品已成功应用于阿里巴巴的阿里云项目以及北京、广州、扬州等地云计算数据中心,并将进一步推进新型云终端产品研发、云计算数据中心建设和福州大学校园云应用示范建设,今年可实现新增销售收入3亿元;还有福大自动化的“全智云”服务平台通过联合上下游企业,建设行业资讯云、共性知识云、电商云、以及SAAS应用云,预计将新增产品及服务收入21亿元。

  两岸“云”产业合作前景广阔

  记者在采访中获悉,台湾云计算发展较早,创新应用方面有众多的成功经验与案例,并且台湾是亚洲地区信息及电子软硬件产品重要制造基地,服务器产量占世界的1/3,具备开展云计算服务的基础条件。微软与台湾经济部门早在2009年便签署了合作备忘录,计划在台湾设立亚洲首座云计算技术研发中心,雅虎也宣称将在台湾建立一个云计算数据中心。另外,鸿海集团等台湾企业早已开始研发和建设云计算平台。而大陆虽然云计算起步较迟,但却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在某些方面也具备了一定的市场优势。

  云计算将提升社会的管理水平、快速服务社会、大幅度降低损耗并创造更大价值,市场前景广阔,运营商经过多年的尝试已经具备了资源优势、能力优势和技术优势,近期计划从政务云建设、内部云建设、IDC云化改造、企业云服务、公众云服务和做大云开发实验室等六方面入手,大力发展云计算服务。

  为此,云计算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在步入快速发展的黄金期,两岸云计算产业具有很强的互补性和广阔的合作前景。

  云计算是近年来国际上刚刚兴起的新一代信息技术,闽台在该领域的交流合作尚处起步阶段。福建省副省长张志南在会上强调说,希望闽台两地以这次会议为契机,优势互补、携手共进,推动两岸云计算产业的大发展、大繁荣。

  泉州打造国内首个“云计算”高新技术产业园

  在云计算产业处于萌动阶段的关口,在许多城市仍停留于云计算概念的时候,闽南泉州市在这方面已经直接进入实战,并打造国内首个“云计算“高新技术产业园。

  福建泉州是著名侨乡,也是中国东南沿海经济发达的地区之一,2011年,海西(泉州)云计算产业园落户泉州并已开始启动建设,计划三年后年产值达200亿元,成为海西云计算产业的中心聚集区。

  此外,在对台合作方面,泉台区位合作优势明显。海西(泉州)云计算产业园可以围绕服务泉台两地的产业链、物流链和市场信息链进行全方位合作建设。目前,泉州云计算技术条件和环境已经成熟,商务部国家数据灾难备份中心落户该市的安溪县,使泉州成为华东地区唯一能够提供永久性稳定可靠数据灾难备份平台的城市。相关专家表示,海西(泉州)云计算产业园的建成,可与其形成优势互补,还可借力软件园一期的优势企业的技术力量,不仅是泉州未来5到10年经济获取跨越式发展的一个契机,也是“海西云”飘向“云端”的一个很好跳板。(RFID世界网编辑整理)

人物访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