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传媒 旗下网站
登录 注册
RFID世界网 >  新闻中心  >  行业动态  >  正文

过物联网生活还要等10年

作者:中财网
来源:RFID世界网
日期:2010-03-15 09:09:03
摘要:可是对于普通大众来说,物联网似乎离我们还不是那么近。无锡市信息化办公室主任张克平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它的普及"至少需要10年到20年时间"。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阻止了物联网向我们迈进的步伐?
  技术尚处实验室阶段 缺乏统一的技术标准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移动总裁王建宙在今年两会提议"发展物联网,推动信息化"。物联网继续升温,成为2010年热点。 

  据了解,去年,物联网技术发展已被列入国家级重大科技专项,而江苏也将其列为重点培育和发展的六大新兴产业之一。 

  可是对于普通大众来说,物联网似乎离我们还不是那么近。无锡市信息化办公室主任张克平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它的普及"至少需要10年到20年时间"。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阻止了物联网向我们迈进的步伐? 

  物联网图景 

  ■公文包会提醒主人忘带了什么东西,衣服会告诉洗衣机对水温的要求 

  究竟什么是物联网? 

  昨天,南京大学现代工程与应用科学学院陆延青教授向记者描述了未来物联网时代人类的智能生活。物联网就是通过先进的"感"、"传"、"知"、"控"技术,实现人与物以及物与物之间的信息交流。比如,公文包会提醒主人忘带了什么东西;衣服会告诉洗衣机对水温的要求。医生在千里之外也能给病人把脉诊疗;家里没人,煤气泄漏了,空调忘关了,你马上就能知道…… 

  记者看到,设在南京大学的南京微结构实验室,一些物联网产品已初见模样。陆延青介绍,他们研制微纳光纤电流传感器,如果用于智能电网,将能实时获取电网负载情况,错峰用电,未来家庭用电将更加节能环保。 

  "当前电网,用电高峰时造成’拥堵’,不得不拉闸限电;用户较少的话,电网上多余的电又白白消耗。智能电网建成后,将实现’互动’用电--不仅电力输出部门可以调节用电高峰,根据用户的多少调节电价,并容许各种发电形式的接入,用户也可错峰用电。"陆延青说,每个家庭都可以既是用电者又是发电者,通过太阳能等手段自行发电,并将电量上载到智能电网上进行买卖。 

  在南京邮电大学物联网研究院的实验室里,研究者通过电子芯片将手机设定为控制中心,然后通过手机短信的方式控制家庭电器。中午在家淘好米,晚上回家之前发送一条短信,电饭锅就会开始煮饭。研究者们还将这项技术用于汽车防盗,在教职工的汽车、自行车上贴上射频标签,这块标签上存有车主姓名、车型、车牌号,车辆就可以自动"认出"主人。学校只要在大门等必经之地装上读码器,一旦发生盗窃,信息就会立刻反馈给车主。 

  不过,专家介绍,这些物联网产品目前还停留在实验室,或只能小范围地应用,尚不能实现产业化。 

  智能化应用 

  ■无锡机场安装了围界防入侵系统,只要一拍打墙体,控制大厅就能感受到 

  "尽管物联网还不能像互联网一样走进寻常百姓家,但在许多公用领域已经得到了广泛引用。像无锡机场围界防入侵系统就是物联网的一个应用典型。" 

  无锡物联网产业研究院传感研究室郑春雷主任告诉记者,目前,无锡机场围界防入侵系统一期已完成安装。在机场的围墙内安装传感器,只要你一拍打墙体,控制大厅就能够感受到。通过多个传感器的协同感知,知道判定报警区具体在哪里,主动地防止非法侵入。 

  "上海的普通机场、无锡市民中心应用示范项目等都有物联网技术的应用,此前无锡在太湖水环境监测、无线网络建设中,也融入了传感网元素。"郑春雷说。 

  有关专家介绍,将来传感产业的产业链主要包括:传感器制造、芯片制造、设备制造、网络服务、网络运营、软件开发、服务商等环节。为了推进物联网产业发展,江苏挥出了一系列"大手笔"。被国家选中成为传感网创新发展的"试验场"的无锡,瞄准打造国内首个"感知城市"目标,计划到2012年完成传感网产业示范基地建设,产业规模1000 亿元。 
  据了解,江苏省科技厅已着手进行示范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加快物联网产业创新集群的形成;江苏省与中科院投资5亿元共建的中国物联网研究发展中心已全面启动。 

  专家称,物联网是继计算机、互联网与移动通信网之后的又一次信息产业浪潮。物联网得到大规模普及之后,将会遍及智能交通、环境保护、政府工作、公共安全、平安家居、智能消防、工业监测、老人护理、个人健康等多个领域。 

  现实的困惑 

  ■技术还停留在实验室阶段,普及到生活的方方面面至少还需10-20年 

  物联网热闹的背后也存在不少隐忧。郑春雷介绍,目前国内有多达几十家研究所、高校参与了传感网的研究,在技术上已初具规模。但其研究出的物联网产品普遍还停留在实验室阶段,与企业需要的"能赚钱的产品"存在断层。此外,虽然有部分企业已经涉足物联网,但这些企业普遍存在各自为战的问题,非常零散,没有一家叫得响的企业。 

  记者采访中,几乎所有专家都表示至少在短期内,实现大规模产业化并大量应用于实际生活,还不现实。"物联网普及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至少需要10年到20年时间。"无锡市信息化办公室主任张克平表示。 

  "技术还不成熟,比如推进传感网的应用过程中,交通部门会问,这个技术到底什么时候能马上就让他们实现智能监控?我们只能遗憾地告诉对方,整个产业链上总有那么几个环节目前存在瓶颈。"郑春雷说。记者了解到,即使一些已经能实现商用的物联网产品,其普及率也不尽如人意。例如,手机刷卡支付,炒作已久,关键技术也基本攻克,但到目前为止,手机支付的一些技术标准还没有完全统一,总体来讲用户的接受度和认可度并不高。 

  "物联网还缺乏统一技术标准和体系。"郑春雷介绍,物联网要求任何物品之前都能进行有效信息的交换,统一的标准是发展前提。但目前物联网标准都还处于研究制定阶段。"标准的制定通常又涉及各方利益的博弈和协调,制定过程极其复杂。例如,智能电网需要政府、电力企业的协同,医疗信息化需要医院的配合等等。" 

  此外,随着物联网应用的深入,个人隐私、安全问题也会不断出现,各行业在应用时将十分谨慎,因此物联网的应用推广必然会遇到诸多难题。"可以说,物联网应用对各方合作的要求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合作的方式、当值的利益分配、安全保障等问题都需要不断地摸索。"郑春雷说,任何一个新生事物的推进总有一个过程,但是物联网所带给我们的美好前景已经被大家公认,在推进过程中要有耐心和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