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传媒 旗下网站
登录 注册
RFID世界网 >  新闻中心  >  行业动态  >  正文

物联网 让城市变聪明(经济聚焦)

作者:潘少军
来源:人民网
日期:2010-02-11 08:21:44
摘要:城市是物联网发展的主要平台。如何进行战略布局?如何选择切入口,实现由点、线到面的突破?在将物联网从概念推向实用的过程中,这是我国城市面临的现实问题。
  物联网,作为一种利用传感技术、信息网络技术来促进产业升级、推动“智慧城市”发展的新兴网络,目前已上升到国家经济、科技战略层面,成为世界各国布局“后金融危机时代”必争的制高点。 

  城市是物联网发展的主要平台。如何进行战略布局?如何选择切入口,实现由点、线到面的突破?在将物联网从概念推向实用的过程中,这是我国城市面临的现实问题。 

  “发展物联网,主要有产业和应用两个方面。” 作为我国最早提出物联网概念的学者之一,北京同方软件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周洪波表示,物联网产业有万亿元市场容量,发展潜力巨大,有相关产业基础的城市应加强技术研发储备、加紧完善产业链;对于不具备产业发展条件的城市,更实际的选择应该是在物联网的应用上着力。 

  据介绍,目前,北京、江苏、福建、广东、重庆等地正在筹划和建设物联网,其他许多省市也在开展相关调研、论证工作。以北京、江苏无锡等为龙头城市打造产业基地和应用示范基地,其他城市跟进的物联网城市发展趋势正在形成之中。  

  物联网已有部分应用进入了人们的生活。当把针对井盖、垃圾站、出租车等进行管理的小网络联起来,就建起了一个市政管理的物联网。

  中国城市发展物联网,完全可以充分利用此前的信息化建设成果。 

  从本世纪初开始,我国就在大力推进“数字城市”、“电子政务”、“应急平台”等具有物联网概念的信息化工程。实际上,物联网已有部分应用进入了人们的生活,如“一卡通”、路灯智能管理、污染排放在线监测等。 

  周洪波认为,打破“信息孤岛”制约,对相关资源进行规划、整合和量化等,是发展物联网的目的。中国城市发展物联网,完全可以充分利用此前的信息化建设成果,快速、高效、节约地建网。 

  例如,通过发展“数字城市”建立的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就可以在物联网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通过查询地理信息系统,可以发现一个井盖在哪里;如果在此处加装一个智能感应器,就可以知道这个井盖是否被搬移或偷窃;当把所有的城市井盖都加以定位并加装感应器,就形成了一个对城市井盖进行统一管理的小物联网;当把针对井盖、垃圾站、火警点、出租车等进行管理的各类小网络联起来,就建起了一个市政管理的物联网。”周洪波说。 

  目前,业界比较统一的观点是,物联网应分为三个层面:一是设备层,如电子标签、激光扫描器、智能卡、手机等信息传感设备,用于感知和获取信息;二是连接层,即通过无线或有线方式,利用互联网或移动通讯网来传输获取信息;三是应用层,即用于控制和管理获取信息的软件系统。 

  “因此,除了重新开发建设外,原有的一些传感器、网络传输系统、软件系统开发平台还可以利用,不必推倒重来。” 北京同方软件股份有限公司产品经理刘奕君说。 

  从物联网应用来看,其主要贡献在于提升管理水平、提高效率、加强节约。

  比如,我国的一名司机将货物运抵目的地后,往往空车返回,而国外司机却满载而归。因此,建立物流业的物联网,可以明显提高行业效率 

  日前,福建省龙岩市政府与同方股份有限公司签署了物联网项目建设全面合作框架协议,即将启动覆盖全市的物联网建设工程。作为我国首个地级市物联网,龙岩不像北京、无锡,在物联网产业发展和技术研发方面还不具备条件。“所以我们在应用方面寻求突破,通过应用,将来还有可能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龙岩市市长黄晓炎介绍,龙岩将从数字城管、公共应急、“无水港”等三个方面入手,探索发展并逐步完善城市物联网。 

  “从物联网应用来看,其本身并不能直接对GDP做贡献,更多的贡献在于提升管理水平、提高效率、加强节约等。”周洪波说。 

  “以物流业为例,在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物流业成本只占GDP总量的9%,而我国却占到了18%。” 北京同方软件股份有限公司行业应用组技术总监赵英说,我国物流业管理粗放,导致运营成本过高。“我国的一名司机将货物运抵目的地后,往往空车返回,而国外司机却满载而归。因此,建立物流业的物联网,可以明显提高行业效率。” 

  物联网发展目前仍有很多不确定因素,如标准、技术、商业模式以及配套政策等还不成熟  。

  发展城市物联网,涉及城市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可将机场、公路、港口、建筑等物理基础设施和电脑、宽带、数据中心等IT基础设施结合起来,以提高城市管理效率。 

  然而,在各种新旧系统的对接和融合中,会出现许多技术性接口问题。“以龙岩为例,当地原有一些数字安保系统、环境监测系统和交通管理系统等,都是在不同的平台上开发出的,如果与新建的物联网对接,就有可能出现不兼容的现象。这些都需要建立统一标准,在技术上加以解决。”刘奕君说。此外,信息隐私、信息安全等问题也不容忽视。 

  黄晓炎表示,物联网是一个新概念、新兴产业,目前它的发展仍有很多不确定因素,如标准、技术、商业模式以及配套政策等还没有成熟,需要解决的问题还很多。但这是一个大趋势,未来三到五年,物联网一定会全面进入人们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