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传媒 旗下网站
登录 注册
RFID世界网 >  新闻中心  >  访谈报道  >  正文

RFID企业首要解决的问题是“生存之道”

作者:徐东英
来源:RFID中国网
日期:2008-12-11 08:50:59
摘要:通过这几年在RFID市场的亲身经历,使我现在更愿意从某一个行业信息化需求的整体视角来看待RFID。把RFID作为整个信息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从用户需要的角度出发,提供数据采集的产品方案。

 RFID企业首要解决的问题是“生存之道” 


    张革军,北京烽火联拓科技公司总经理,2003年开始投身于中国RFID应用市场。几年来在RFID市场的拼搏,经历了挫折与磨砺之后,终于为公司明确了生存与发展的方向,在目标市场,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技术优势与竞争壁垒。在经历了维深、烽火联拓的发展历程后,张革军对于中国RFID企业如何生存与发展,有着自身务实地感受,对中国RFID总体发展环境的看法,也更加冷静和现实。 

    精彩观点一:通过这几年在RFID市场的亲身经历,使我现在更愿意从某一个行业信息化需求的整体视角来看待RFID。把RFID作为整个信息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从用户需要的角度出发,提供数据采集的产品方案。单纯地定位在RFID产业的企业现在依旧会很难生存。我认为要把RFID的技术与产业经验当成你企业的竞争优势之一,而不要把它当成企业唯一的核心竞争力。 

    徐东英:从2003年到现在已经五个年头了,可以说您见证了中国RFID五年的发展历程,那么,从您的亲身经历来看,您对今年中国RFID市场的总体发展环境持何看法? 

    张革军:企业外部环境方面:一是政策环境好,政府的引导性投入,带动了产业的发展,从业公司数量增多;二是市场环境有待发展,市场还处于早期阶段,从客户内部自发产生的需求还很少;企业内部环境方面:企业需要进一步明确市场定位。 
    这几年在RFID市场上的经历,使我现在很认同这样一个观点:就是不要单独谈RFID技术和产业。因为从技术角度而言,RFID是信息采集的一个手段,它就象条码和指纹一样。如果非要把RFID当作一个相对独立的产业环境来对待,就会导致这样一种现象:企业闭门造车的开发了一款产品,之后到处去找客户,告诉客户这个产品有多好、你应该如何使用。但是用户的信息化程度、管理水平未必处于这个阶段,没有这个需求。这样做的结果,就会很容易陷入一个死胡同。现在,相当一部分RFID企业规模小,无法突破,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没有解决好这个问题。我现在更愿意从一个行业信息化需求的整体视角来看待RFID,把RFID作为一个组成部分,用户需要什么,我们就提供什么。 

     徐东英:那么基于这样一种认知,您是怎样定位烽火联拓、设定他的发展方向的? 

    张革军:烽火联拓的定位是面向某一个细分市场的信息化解决方案中的设备供应商。基于这样一种地位,RFID便只成为我们整体解决方案中的一部分,甚至是非常小的一部分。现在我们主要面向军方市场,在这一细分的市场上我们的重点又是人员管理与物流管理两个方面。围绕这两个方面,我们针对军方需求,研发相应的产品,提供解决方案。从产品的角度包含了三个方面:即RFID技术、无线自主网技术和移动计算技术。如果其中部分产品能够转成通用产品,我们今后会把它们推向相适应的民用市场。 
  基于这样一种操作思路,烽火联拓仅仅两年的时间业务发展极其迅速。我们预测:今后三年每年会以2倍的速度递增,对发展前景充满信心。 

    徐东英:通过烽火联拓一年多的经营实践,您是不是认为如果公司仅定位在RFID上,企业生存将非常艰难? 

    张革军:一项新的技术产品的市场推广应用是要遵循一定的规律的,如果企业仅定位在RFID产业链中的一个环节,例如:做标签或是读写器等,然后去找用户,生存会是比较艰难。因为,你不确定哪一部分才是你真正的客户。我们可以看看这个产业中,凡是发展的还算不错的企业,几乎都是从某一个具体的细分市场起步,提供全面解决方案的。通过这几年的实践,我认为一个新技术的起步大部分都遵循这样一个规律:先得到某一个细分市场的认可,用户买单后,才能使技术得以发展和应用。所以,对于RFID企业,应该从细分市场的应用解决方案入手,在根据用户需求,提供相应的RFID产品与方案,才是RFID企业生存与发展的一条比较正确的路径。 

    精彩观点二:目前产业链的总体现状是:产业链各个环节都有公司存在,从业公司不在少数,但总体而言规模都不大,产品相比国际水平,还存在一定差距,企业自身的能力和成熟度还很低,产业链不能说成熟。用大家比较熟悉的Gartner曲线来描述目前的RFID技术发展现状,我认为是处于相对低谷阶段。  

    徐东英:经过这几年的发展,您如何看待目前中国RFID产业的现状,您认为中国RFID产业链成熟了吗? 

    张革军:我认为中国RFID市场仍旧处于市场早期阶段。今年和去年差不多,没有本质的差别,从RFID技术的发展上也没有特别的亮点。目前产业链的总体现状是:产业链各个环节都有公司存在,从业公司不在少数,但总体而言规模都不大,产品相比国际水平,还存在一定差距,企业自身的能力和成熟度还很低,产业链不能说成熟。其实一个新技术要想真正得到普及和应用,五年的时间是绝对不够的。看看现在我们最熟悉的手机和互联网产业,也是经过了十多年的发展,才到达今天的这种程度。用大家比较熟悉的Gartner曲线来描述目前的RFID技术发展现状,我认为是处于相对低谷阶段。 

     徐东英:看来您对目前RFID市场发展的现状并不乐观,那么您认为制约中国RFID产业发展的因素是什么? 

    张革军:我认为制约目前RFID产业发展的因素有几点:首先,市场的需求还很不明显,很多领域RFID应用还没有起步;其二,应用水平低,有一些用户已经开始了有价值的试点应用,但是,由于用户信息化水平比较低、管理水平不配套,而目前提供RFID服务的企业实力又有限,很难为客户提供长效的帮助,双方都是停留在较低水平的层次上,这样的现实就造成一种现象:用户花了很大的精力却没有得到回报,信心度大大丧失。所以,难以形成真正的应用典范效应,反而制约了产业的发展。 

    徐东英:基于这样一种观点,您认为标准问题是制约中国RFID市场发展的瓶颈吗? 

    张革军:我现在认为标准问题不是制约RFID产业发展的瓶颈。标准的产生大多是由于某项技术发展迅速,为了实现互联互通,大家采用同一标准。目前最主要的问题是缺乏应用,没有应用,也就谈不上标准。 

    徐东英:您如何看待低频、高频、超高频市场发展的现状和未来趋势? 

    张革军:对于高频市场,我认为它有着广阔的应用市场。例如一卡通、各种票证等等,从安全角度,这些应用高频更适合。现在,经过这几年的发展,国内高频技术产业的划分已经非常细了,这方面的应用依然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根据军方的特点,我们现在是定位在超高频上,但是,超高频目前的应用市场还处于早期,需要有一个发展的过程。 

    精彩观点三:五年来,RFID的发展有喜有忧。如果当时,没有炒作的过热,没有过高的期望,也许RFID的发展比现在要好。 

    徐东英:您如何看待这几年中国RFID产业的发展? 

    张革军:这几年RFID的发展有喜有忧,喜的是国家资金引导,带动产业发展,很多企业投身其中,RFID的发展也已得到各方面的关注。经过这几年的发展,目前,产业链得到了发展,同时也培养了一批技术人才。这些特点,使得如果一旦有爆发性的应用,中国RFID产业已经有了很好的基础积累,可以迅速迎来其大发展的时代。忧的是:当初设想的能够带来革命性变革的应用并没有得到很好实现。以人们最看好的物流为例,至今沃尔玛还仅仅在尝试各种各样的推进方案。美国军方的一些计划也未得到很好实施。这一切不可避免地会让人对RFID技术本身和能带来的收益产生怀疑。如果当时没有过高的期望值,也许会比现在更好。 

    徐东英:那么未来三到五年,您最看好的RFID应用领域是什么? 

    张革军:不同企业,应该有不同答案,面向你定位的目标市场的客户群体,你要回答自己如下几个问题:你能够清晰的辨识客户的问题所在吗?在这些问题中有存在对你技术的需求吗?你以及你的合作伙伴能够满足客户的需求吗?你公司有足够的资源支撑这些工作吗?如果得到肯定的回答,这就是你的主流市场。就我们目前情况看来,首先是军方市场,我坚信RFID在军方市场将会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当然,我也看好物流中RFID的应用,但这需要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是三五年甚至是十年以后的事情。我觉得车辆管理,例如不停车收费可能会很快成为RFID最先被接受的主流应用,因为,它有着现实而旺盛的需求。防伪也将是一个RFID技术非常适用的应用领域。 

    徐东英:您认为今年推动RFID产业发展的最重要的事件是什么? 

    张革军:政府主管部门的引导性投入、国际重大事件、各种突发事件的处理,都为RFID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发展机遇与方向。 

    通过和张总的一席对话,让我感受最深的就是冷静和现实。经历了一线RFID市场的考验和洗礼,最重要的问题其实就是企业如何生存和发展的问题。张革军通过自己的实践悟出了自身企业的生存之道,使他终于迎来了自身发展的机遇。这些现实的经验对每个RFID的企业应该是有所启发和帮助的。 

人物访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