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传媒 旗下网站
登录 注册
RFID世界网 >  新闻中心  >  行业动态  >  正文

借助一卡通 北京图书馆试行通借通还

作者:吴玉征
来源:计算机世界报
日期:2007-07-23 12:01:29
摘要:基于北京已经普及的图书一卡通网络,读者可以在北京市区内任何一家联网的图书馆异地还书。
    读者王大爷住在北京西城区,想要在图书馆借一本关于花卉的书,他上网查询之后,发现只在首都图书馆有外借,于是他赶到首都图书馆借阅。实行通借通还后,王大爷看完图书再也不用跑到首都图书馆还书了,他只要在西城区内任何一个图书馆还书就行。  

    这就是北京市公共图书馆正在推行的通借通还服务。首都图书馆负责此项工作的人员说: “按照规划,目前18个图书馆内图书通借通还只是第一阶段的试运行,今年下半年争取实现全北京市市区图书馆的通借通还。”  

    自从今年5月底开始试运行,北京市区这18个图书馆实现异地归还的情况如何?能否达到预计的效果,为下一步全市公共图书馆的通借通还打下基础?  

西城区的试验  

    在此之前,北京市西城区图书馆的通借通还已经实行了2年,为全市的通借通还提供了一种借鉴思路。  

    西城区图书馆副馆长阎峥介绍说,西城区在2004年12月实现了区内7个街道图书馆的通借通还。他说: “西城区政府非常重视公共图书馆的发展,早在2002年就规定要建设街道图书馆,有一些硬件上的标准,其中包括联网和专人负责。随后几年,区政府加大了扶持力度,规定每个街道图书馆每年由区图书馆配送100册新书,从图书资源建设上保证了街道图书馆的发展,街道图书馆着重于硬件建设和服务功能,现在每周都要根据各个街道图书馆特色,购买一些新书,制作新书的相关信息入库,并且每周都要配送新书到街道图书馆。”  

    西城区现有12个街道图书馆,已经实现了10个街道图书馆的通借通还。西城区图书馆的具体做法是,每周为周围图书馆配送书的时候,把不属于该图书馆的书籍封箱装车,统一收回; 然后由西城区图书馆分拣,分别装箱,下周配送新书的时候归还到相应的图书馆。  

    阎峥介绍道,在正常情况下,一周一轮回。由于西城区辖区面积不大,这个周期正合适,大概每周有200册图书需要配送。阎峥认为,在流通问题上,他们也进行了研究,有两种模式可供参考,一种是现场分拣,是在回收图书之前就已经由各个图书馆将不同图书馆的图书分开,其次就是集中分捡配送,就是各个图书馆将非本馆图书分开,待配送车统一,回收到一个固定场所再分拣、配送。西城区采取的是后一种方式,他认为,这样具有可控性,增加了图书馆的管理工作。  

    阎峥补充说,由于目前实现异地还书的18个图书馆中包含了西城区联网的所有图书馆,所以西城区内图书馆的配送工作由区馆转到了全市的配送系统,都由首都图书馆统一配送。也就是说,西城区图书馆内的通借通还率先纳入了北京第一批通借通还的范围之内。  

    从全市的范围来看,这个全称为北京市公共图书馆计算机信息服务网络一卡通“通借通还”工作的具体实施是: 包括系统研发、改进与完善,物流分拣、配送的集中管理、一卡通“通借通还”工作的相关管理制度的建设等在内的各项工作,均由首都图书馆具体负责协调,然后由各个联网区馆配合相关工作的落实。  

离不开一卡通的支持  

    要实现异地还书的前提之一是北京市区已经普及的图书一卡通,这个一卡通建立在北京市区图书馆统一的网络基础之上的。读者可以凭着这个一卡通在市区内任何一家联网的图书馆内借书。  

    早在2002年,北京市政府就制定了“北京市公共图书馆计算机信息服务网络”建设规划,并在当年建成了以首都图书馆为中心图书馆的北京市公共图书馆计算机信息网络管理中心,以十个区县图书馆为分中心,最终连接30个街道、乡镇图书馆的图书馆网络,实现了首都图书馆——区县图书馆——街道、乡镇图书馆三级网络,在此网络基础上实现了联合采编、联合检索、馆际互借、资源共享和“一卡通”服务。  

    在这个平台上,所有图书馆的书目数据统一共享,读者通过网站进行关键字检索,轻易查到某本图书(文献、资料等)在某个图书馆中、其状态如何(有多少本、外借和馆藏各多少本等),读者就可根据检索到的信息判断去哪里借阅。经过不断地建设,此软件平台共开发十几个模块,并由首都图书馆统一安装到各个图书馆使用,至此,北京市公共图书馆建成了互联互通的软硬件平台。  

    持有一卡通的读者可在所有联网的图书馆中借阅图书,但归还图书必须去借书的图书馆。尽管一卡通可以达到这种目标: 无论读者在哪个图书馆办理的一卡通,都可以在任何一图书馆中借阅图书,但是只能通借而不通还,这就直接加速了实现通借通还的进程。  

    目前实现“一卡通”功能的北京公共图书馆已达到124个,包括1个中心馆、10个区县图书馆、113个街道乡镇图书馆,分布范围较大。而且读者借阅量也很高,仅首图的借阅量每天就超过5000册,周末时接近万册。这些联网的公共图书馆可实现书目资源共享、联合检索,并且,北京市办理一卡通的读者大概已有13万人。  

需要解决的三大问题  

    经过近两个月的试运行之后,首都图书馆负责这项工作的人员说: “基本情况还不错,在我们的预料之中,下一步就要推广到全北京市范围之内。”这里的不错是指,整个通借通还的工作流程比较顺畅,错误率比较少,基本处于可控的范围之内。  

    经过本报记者的调查发现,经过一段时期的试运行,北京市区的通借通还还需要解决如下几个问题。  

    第一,人才建设落后于设施建设,影响了网络的正常运转和应用。加强人才建设,提高操作人员的业务水平和技能不能再等了。随着通借通还的范围不断扩大,需要做的维护工作也越来越多,所以需要在每个图书馆都配备上相对稳定的、有一定计算机网络维护能力的工作人员。  

    第二,现阶段图书馆的网络管理落后于网络建设。目前,图书馆的信息化建设还属于初级阶段,很多标准规范有待加强。比如通借通还的项目中,读者在A图书馆借的书到B图书馆还书,由于图书有污损、延迟还书或者丢失等现象,需要扣款的时候,给读者开据扣款的发票该由谁出、发票的收入又落在了哪个图书馆中?这样的问题都需要通过工作实践摸索来解决。  

    第三,设施建设资金已有保障,网络维护资金还没有全部落实。图书馆属于文化事业单位,所有的资金都要靠财政拨款,但是现在扶持力度还不够。据首都图书馆的工作人员透露,首都图书馆已经成为全市公共图书馆计算机服务网络管理中心,承担起数字化资源建设和网络维护管理的任务,要想更好地服务于读者,更好地做好信息化工作,还需市财政给与资金的支持。  

    作为一项服务,北京公众图书馆“一卡通”最终要实现的是读者手持一张卡,通过网上实时检索,就可以在一卡通的成员馆范围内进行图书文献的异地借还,即通过就近的一家图书馆来借阅或归还所有成员馆所提供的图书资料,从而实现资源共享。到那个时候,持有一卡通,真的就能做到“全市的图书馆就在身边”,读者就可以方便地借阅到全市图书馆的图书了。 
人物访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