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传媒 旗下网站
登录 注册
RFID世界网 >  新闻中心  >  行业动态  >  正文

亲测无人超市,我就这样成为“移动ID”无形中完成了剁手

作者:张凯
来源:北京科技报
日期:2017-07-27 09:07:13
摘要:无人超市究竟有着怎样的魅力?它靠哪些技术实现“无人”?背后的相关的物联网技术是否成熟?记者亲身实地探测阿里巴巴的无人超市“淘咖啡”,带你感受一次不知不觉地“剁手”体验。

  7月8~12日,阿里在淘宝造物节上推出了“淘咖啡”无人超市,让无人超市再次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

  自2016年年末,亚马逊的线下“无人超市” Amazon GO高调亮相以来,“无需现金、不必排队、东西拿了就走”的新购物模式让我们窥见了“未来商店”的模样,而在国内,知名企业也纷纷入局,无人超市正在作为资本的宠儿,成为下一个新风口。

  7月1日,上海首家无人收银、自主服务的无人超市缤果盒子正式运营,同月3日,其完成A轮融资,金额超1亿元;7月8日,深兰科技Take Go无人智能店亮相上海,采用了人自身的手脉识别技术,顾客通过刷手进店,自助购物后再刷手完成支付。

亲测无人超市,我就这样成为“移动ID”无形中完成了剁手

▲7月12日,“淘咖啡”无人超市前排满了前来体验的消费者。

  无人超市究竟有着怎样的魅力?它靠哪些技术实现“无人”?背后的相关的物联网技术是否成熟?记者亲身实地探测阿里巴巴的无人超市“淘咖啡”,带你感受一次不知不觉地“剁手”体验。

  无人超市“剁手”三步骤

  过闸机:扫码绑定后成为“移动ID”

  “淘咖啡”集商品购物、餐饮于一身,实体样板店占地约200平方米,可容纳用户50人左右。进店消费前,你需要掏出手机使用手机淘宝,签署数据使用、隐私保护声明、支付宝代扣协议等条款后,获得一张电子入场码。然后就像地铁进站刷卡一样,凭借扫一下入场码即可通过闸机,闸机上的摄像头会自动对消费者进行生物识别。然后,你就可抛下手机专心购物啦。

亲测无人超市,我就这样成为“移动ID”无形中完成了剁手

▲扫一下入场码通过闸机。

  据“淘咖啡”的技术团队、蚂蚁金服相关人员表示:“进门扫一下一是绑定身份,二是授权小额代扣(现场体验购物最高额5000元)。每种无人零售店进店前都有一个授权和绑定行为,这样才能把人变成一个移动的ID。”

  店内选货:应用RFID技术的智能货架

  进入超市后,表面上看,商品陈列和挑选方式与平时购物并无区别,但实际在技术实现上,却大为不同。有别于传统超市中贴条形码的商品,无人超市采用的RFID(射频识别,俗称电子标签)技术无需人工一件一件扫码录入。这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通过射频信号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数据, RFID标签上面存储着商品的编码、价格、产地、生产日期等信息,每一个商品都通过这个技术生成数字化的订单。

亲测无人超市,我就这样成为“移动ID”无形中完成了剁手

▲消费者正在体验虚拟货架。

  另外,“淘咖啡”店中还展示着三台虚拟货架供用户体验。所谓虚拟货架,就是电子显示屏,通过生物识别即可登录淘宝,在显示屏中的电子货架上随意挑选商品,实现手机淘宝同步订单。在超市下单成功就可以走人,商品会直接快递至用户家中。

  支付离店:计算机视觉+传感器感应

  挑完商品后,消费者可以告别排队,只需经过出口的两道“支付门”(也被称为“剁手门”)后就能直接离店走人。经过第一道门:系统感应你即将离店,自动开启。经过第二道门:屏幕会先显示“商品正在识别中”,然后显示“商品正在支付中”,完成自动扣款后,大门开启。整个过程在几秒时间内完成。

亲测无人超市,我就这样成为“移动ID”无形中完成了剁手

▲即将通过“剁手”门。

亲测无人超市,我就这样成为“移动ID”无形中完成了剁手

▲在通过“剁手门”的几秒内,会完成“识别商品-自动扣款”的流程。

  蚂蚁金服技术实验室高级技术专家曾晓东介绍说,整套支付流程基于物联网技术。通过计算机视觉和传感器感应,再叠加“非配合”生物识别技术。

  “传感器感应主要是感应商品的信息以及定位商品的位置。生物识别技术主要用于根据用户的身体特征完成身份核实,“非配合”的意思是在用户无感知的状况下就能完成身份核实,比如不用刻意站直、正面对向摄像头等,可以有更好的体验,它们主要辅助视觉技术做商品和用户的识别。”曾晓东说。

  技术上远不成熟,但将推动物联网发展

  正当“淘咖啡”引发热议之时,马云在7月11日的天下网商大会上表示,阿里巴巴的无人超市不会真正推向社会,推出“淘咖啡”只是“要给业界一些灵感,一些信号,唤起零售行业的惊醒”。

  “淘咖啡”暂时不商用的真正原因不清楚,但是根据记者实地体验来看,无人超市的技术并未达到成熟状态。比如,进闸口时时常会出现识别不出的情况;通过支付门的时候,工作人员会让你摘掉眼镜、身体保持不动状态,不然的话,对商品和用户的识别同样会出现问题;再者,店内点餐区(售卖食品仅包括咖啡、饮品、西点和甜筒四类)虽然使用了人脸识别系统,依然还是需要工作人员使用点餐系统并确认点单,并未真正做到“无人”。

亲测无人超市,我就这样成为“移动ID”无形中完成了剁手

▲一名消费者正在店内点餐区买单。

  清华大学物联网中心主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教授温江涛接受北京科技报丨“科学加”客户端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所谓的无人超市只是个噱头,技术上还远不成熟。就算亚马逊的Amazon Go现在也还有很多问题没有解决,面世时间一直在推迟;称其为‘自动化超市’或‘智能化超市’更贴切一点。”

  温江涛介绍,为了做到精确识别消费者及其所选商品,Amazon Go全面使用的是计算机视觉技术。店内遍布摄像头,通过视频监控智能感知技术捕捉用户的动作,如挑选什么商品放入购物车,然后通过图像分析精确找到用户的手,以确定用户实际购买的商品。相比Amazon Go,“淘咖啡”主要是使用叠加传感器及生物识别技术。

  对此,曾晓东也承认,计算机视觉算法是被公认的主流解决方案,传感器还存在无法解决的技术缺陷,比如用身体紧紧捂住商品,就很难被识别出。

  大规模推广落地难,推动物联网技术发展

  当然,其中不仅仅单纯在于技术方面的研发和应用。温江涛对比国内超市和亚马逊Amazon Go超市,所售商品在种类、包装性质甚至品味上都有区别,这些因素也会对用户购物有影响。同样性能的RFID电子标签,因为商品及其包装材料的不同会导致在国内外的适用性不一样,从而出现识别不出的情况。

亲测无人超市,我就这样成为“移动ID”无形中完成了剁手

▲RFID电子标签其实问世很久了,但是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或有机会成为新时代主角。

  而且,人在进行消费购物的时候,除了满足购物的需求外,温江涛认为,还有其他的需求,比如社交。他解释说:“无人超市实际上经销的是满足消费者某种特殊需求的商品,这类商品能够做到标准化、常规化,消费者购物的时候不需要交流,不需要解释,也不需要服务,把购物这原本一个社会性的活动,变成单纯机械的取放东西的过程。关键就在于找到合适的商品和模式,技术既要跟上,又能吸引人去消费。”

  在大数据的研究和应用方面也需重视。但是,具体到无人超市领域,还缺乏将数据变成可以调整的机制。

  “大数据在小型超市的用处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大,而且,就算美团、大众点评的大数据,从整体上看足够,但对于某个餐厅某一道菜的话,数据又是小的。”温江涛说,“数据除了数量还有质量,要讲数据的密度,但现在零售业的数据是比较稀疏的。如果变成特大型的超市的话,又有很大障碍。此外,大数据也有安全方面的问题要考虑。”

亲测无人超市,我就这样成为“移动ID”无形中完成了剁手

▲蚂蚁金服技术实验室高级技术专家曾晓东称,其实蚂蚁金服不想做无人超市,而是想为线下超市提供一套物联网支付技术。

  温江涛认为,“无人超市大规模推广目前还不太可能,需要各种技术的成熟并实现综合应用,比如计算机视觉、RFID技术、物联网技术等;但是作为技术的方向上来讲,大家在这方面做一些尝试也未尝不可。”

  其实,无论淘咖啡还是AmazonGo,无人超市都是基于物联网支付技术的应用体现。温江涛认为,最近的无人超市虽然是噱头,但是对物联网有一定推动作用,至少带动了物联网技术在相关行业的发展。

  一直以来,物联网被认为是继计算机、互联网与移动通信网之后的又一次信息产业浪潮,作为新的技术创新点和经济增长点备受各国关注。那么,到底什么是物联网呢?

人物访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