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传媒 旗下网站
登录 注册
RFID世界网 >  新闻中心  >  物联网新闻  >  正文

微软、华为和印度Infosys正悄然改变智能制造竞争格局

作者:本站采编
来源:物联网智库
日期:2016-07-08 09:26:33
摘要: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已经成为全世界关注的话题。无论是中国制造2025,德国的“工业4.0”还是美国的“工业互联网”等,其实践都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各大机构推出的新一代产品、技术和理念,引领着实业领域创新的蓬勃发展,使得“第四次工业革命”已初见雏形。

  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已经成为全世界关注的话题。无论是中国制造2025,德国的“工业4.0”还是美国的“工业互联网”等,其实践都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各大机构推出的新一代产品、技术和理念,引领着实业领域创新的蓬勃发展,使得“第四次工业革命”已初见雏形。

  说到此次工业革命的领军企业,我们自然会想到那些熟悉的品牌,如德国工业4.0的领导者-西门子、美国工业互联网的标志企业-通用电气(GE)等。除此以外,我们还会发现很多ICT(信息与通讯技术)企业的名字:虽然其品牌在ICT领域早已声名远扬,但是在较为传统的制造业领域,它们却不为人熟知。然而,这些“熟悉的陌生人”正在悄悄地改变着制造业的竞争格局。

  让我们观察三位“新玩家”的动向,来一窥究竟:

  动向一 微软进军欧洲工业大本营

  在2016年德国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上,微软公司高调现身,并以德语展开宣传攻势,直击欧洲工业的心脏地带。它究竟意欲何为?

  图1 微软公司用德语宣传自己的云服务“Microsoft Azure Deutschland”

  图2 微软的宣传材料:在德国境内的云计算基础设施布局

  通过其宣传攻势,可以感受到微软进军德国工业界的决心:它为德国本土企业打造了专用的工业云平台,集成了云计算、数据存储、网络服务等功能,并且其运营规则(对于网络安全等因素的考虑)完全符合当地的法律法规要求。微软还在法兰克福和马格德堡两座城市建立了计算中心,以加强本地的云服务能力。微软的目标是:要通过云计算等技术,让工业设备的互通互联变得简单,让越来越多的德国工厂实现数字化。

  事实上,微软不只是要售卖一两款互联网产品,而是要成为工业领域的标准制定者。在汉诺威博览会上,微软和SAP公司共同宣布其云服务产品支持”OPC-UA”标准,也就是机器与机器之间的通讯标准。此次美德合作被视作是工业4.0和工业互联网合流的一次标志性事件,也体现出了微软在标准制定方面的野心:今后想要实现硬件联网化的公司,可能都必须遵循两大巨头定义的模式,将数据传到云端后由微软的大数据平台或是SAP的信息系统来作出决策,然后再将指令直接发给各个硬件(传感器、控制器等)。不符合此模式的生产企业,则有可能被边缘化。

  在宣布标准的同时,微软也已经推出了许多在欧洲工业界的应用实例,例如为罗-罗公司的航空发动机和Zeiss公司的测量仪设备(如图3所示)提供大数据服务,将其传感器信息发送到云平台上,进行实时追踪、整理和分析。相关的信息动态可以在人机交互界面上实时显示,并且通过后台计算得出许多有用的结论(如航班晚点情况分析、减少油耗的建议,发动机维修建议等)。

  图3 微软与罗-罗发动机合作,实时对飞机信息进行监控

  通过进军德国市场,以及与知名制造企业合作,微软公司已经实实在在地介入了欧洲工业界,并且展示出长期耕耘的意愿,正如其物联网领域总监Sam George所说:“工业4.0的重要性不容置疑。我们已经下定决心,要努力增强硬件和软件之间的互通性,提高其生产率,并且打造未来的新一代企业模式”。

  点评:

  微软在工业领域能够迅速赢得客户,很大程度上依靠了它在Windows等软件上的传统积累。在提供云平台服务时,客户已有的Windows/Office系统可以与其方便地对接。此外,微软在硬件方面缺乏基础,有时候反而成了其竞争优势。例如,罗-罗出于同行业保密的考虑,不太可能请GE等竞争对手来开发其飞机发动机的数据平台。

  动向二 印度Infosys公司介入工业4.0

  Infosys(印孚瑟斯技术有限公司)是印度顶级软件企业,也是印度历史上第一家在美国上市的公司。截至2016年第一季度,它在全球拥有员工超过19万名,在全世界50个国家拥有分支机构,年收入超过90亿美元。

  作为一家软件公司,Infosys在制造业领域的地位并不广为人知。然而,近年来它在工业4.0领域的频频动作,让人不得不对其刮目相看。

  首先,Infosys定位国家层面技术标准,直接介入了工业4.0和工业互联网的标准制定过程。在2016年的汉诺威国际博览会上,德国“工业4.0平台”和美国“工业互联网联盟”举行了关于标准合作的系列主题研讨会,积极推动两大组织的合作共赢。就在这次主题研讨会上,Infosys作了以“增强工业4.0和工业互联网的互通性”为主题的演讲,从软件层面阐释了两者互联互通的技术要点。某种意义上说,印度公司在美德两国标准制定过程中扮演了调解员的角色,从而占据了技术发展的制高点。

  图4 Infosys介入工业4.0与工业互联网的标准融合

  Infosys一方面投身于理论标准的制定,另一方面还积极和德国知名企业结盟,推进工业4.0进程。例如,库卡公司(KUKA)新近宣布和Infosys结成工业4.0合作伙伴。库卡在机器人领域位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专注于为工业生产过程提供先进的自动化解决方案。此次合作意在联合打造一个工业4.0云平台,以云技术来增进设备的连接,并将商业合作伙伴的设备也接入此平台,以打造生产制造的智能生态系统。

  图5 库卡机器人用于工业生产。来源:库卡官网

  图6 德国库卡宣布与Infosys在工业4.0领域合作。来源:库卡官网

  在库卡之外,Infosys也和其它德国公司密切合作,包括与SAP公司联合制定工业企业三维数据建模的标准,和宝马公司共同搭建商业智能系统等。值得注意的是:库卡、SAP、宝马都是德国工业4.0的标杆性企业:库卡以机器人见长,SAP是企业信息化方面的领导者,而宝马公司则在汽车行业的定制化生产方面独树一帜。能够和这些公司都建立合作关系,说明Infosys得到了德国工业界的充分认可!

  点评:

  印度软件公司介入工业4.0的起点和层次是非常高的。除了选择强有力的合作伙伴之外,Infosys等公司从一开始就瞄准了标准制定等核心问题,并且涉足的都是非常关键的标准,影响深远。

  动向三 华为技术助力智能制造

  华为作为知名的信息与通信解决方案供应商,在电信网络、终端设备等方面树立了业界领先地位。近年来,它也积极介入智能制造领域,在智能生产、预测性维护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从根本上助力实体运营效率的提升。

  让我们来看一个预测性维护的案例:最近,华为和Fraunhofer ESK(弗劳恩霍夫嵌入式系统和通讯研究所)联合研究农业机械的维护问题。双方共同研发了一个基于云技术的方案,用传感器来监测机器的关键部位(例如传动设备),并将其传到云端进行集成式管理和分析(如图7所示)。这样,可以通过在线分析来提前发现机械元件的异常,在其出故障之前就进行更换,从而减少停机时间、提高运营效率。

  图7 物联网技术使得农机预测性维护成为可能。来源:Fraunhofer ESK

  在此之前,这一技术较多地应用用于风力发电机组和工厂生产车间,而在农业机械领域应用则是首次。华为和Fraunhofer的合作,克服了通讯技术和系统架构上的难题,使得在移动设备上远程管理农业机械车队(不只是一台机械!)成为可能。此解决方案可以灵活兼容各种通信协议,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华为不仅满足于用技术解决具体的案例,同时也致力于更高层次的理论研究和标准制定。在物联网(IoT)的基础上,它和Fraunhofer进一步提出了工业物联网(Industrial Internet of Things, IIoT)的概念,并联合发布了这一主题的白皮书,在工业4.0语境下定义了IIoT应用的框架标准。工业物联网的目标是满足可扩展性、实时性、互通性、数据保护、网络安全等五大方面要求,为工业客户的智能化提供可靠保障。

  图8 Fraunhofer和华为联合发布关于工业用物联网白皮书。来源: Fraunhofer ESK

  点评:

  笔者在和Fraunhofer的德方科研人员交流中,感受到他们对于华为技术的充分肯定和信赖。华为能够取得这样的成果,并非一朝一夕之功,而是长期布局和深耕相关领域带来的回报。例如:它在欧洲建立多个研发中心,充分利用欧洲国家在人才、研发资源上的优势,来增强自己在自动化、机器人等领域的实力。华为甚至还在俄罗斯和法国这两个数学大国各建立了一个数学研究所,来深入研究ICT技术背后的基础科学问题。

  “新玩家”的启示

  微软、Infosys、华为等“偏软”企业的介入,意味着制造业竞争格局的变化,也让传统的“偏硬”工业巨头需要认真考虑一下“对手究竟是谁”的问题

  这些新玩家能够取得初步的成功,主要有几大因素:

  图9 ICT公司在制造业革命中的成功要素

  1、是把握发展趋势

  从应用趋势来看,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提出了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如:在客户定制化的情况下如何降低生产成本、如何组织工厂内复杂的定制生产流程、如何方便地对产品/设备进行维修、等等。而信息技术的发展恰好又已经到了一个新的阶段,能够在相对较低的成本下通信、存储数据、分析数据等,从而可以比较有效地解决制造业革命的这些重大问题。所以,ICT公司在制造领域的崛起,是因为一大片蓝海的客观存在,也是因为它们初步具备了发掘这片蓝海的能力。随着大数据等话题在工业领域的重要性日渐增强,“偏软”的公司可能会变得更加强势。

  2、是明确自身定位

  前文提到的“新玩家”,在竞争中都充分发挥了自身长处(微软在Windows / Office等传统软件上的优势、Infosys在软件系统和咨询方面的特长、华为在通信领域的积累)。同时,这些玩家也意识到:现代制造系统日渐复杂,没有人能够独自征服所有技术。所以,它们纷纷选择“抱团取暖”,如微软和SAP、Infosys和库卡、华为和Fraunhofer的结盟或联合研究。现代商业竞争,既要发挥自身核心竞争力,又要学会与他人合作。

  3、是强调标准制定

  几大新玩家都深刻理解标准对于市场竞争的重要性,所以大力投入相关领域的规则制定,意图从根本上掌握未来制造业的话语权。美国和德国作为“工业互联网”和“工业4.0”的提出者,显然已经棋先一着,并且正在谋求深度合作;印度等国家也不甘人后,其在标准制定方面立意甚高、目光长远。

  最后展望一下中国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态势。

  在制造业转型升级的角度,中国可以说是“前有强敌,后有追兵”:无论是西方发达国家,还是印度等后起之秀,都给我们施加了很大的压力。好在,我们有华为、中兴等一些企业在国际竞争中取得了初步成果,但这还远远不够,还需要在标准制定、国际合作等方面扮演更多的角色。

  其实国家之间竞争和企业竞争有相通之处,都需要发挥核心优势、明确自身定位。向内看,中国既有新兴ICT企业崛起,又有着庞大而相对完整的工业体系。在传统工业体系的升级中,有无数的问题需要解决,因此也就给这些“偏软”的企业提供了大量应用场景和值得研发的课题。在软件业和制造业都有基础的地区,或可发挥集群优势促进两者共同成长。向外看,我国对欧美先进技术的投资并购方兴未艾。如果能够合理谋划相关的技术拼图,和我们的已有工业/ICT技术基础实现协同效应,则未来有很大的想象空间。

  新一轮制造业革命才开始不久,国际竞争尚未定局。我们期待将来有更多的中国“新玩家”出现在国际舞台上,去颠覆已有格局,带给我们惊喜。

人物访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