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传媒 旗下网站
登录 注册
RFID世界网 >  新闻中心  >  访谈报道  >  正文

包起帆:中国工人发明家争得国际话语权

作者:钱培坚
来源:中工网——《工人日报》
日期:2012-01-16 08:40:08
摘要:2011年11月30日,经过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的最后一轮投票,《ISO18186:2011集装箱-RFID货运标签系统》获得通过,一项新的国际标准由ISO中央秘书处在日内瓦正式颁布。
关键词:包起帆RFID

  2011年11月30日,经过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的最后一轮投票,《ISO18186:2011集装箱-RFID货运标签系统》获得通过,一项新的国际标准由ISO中央秘书处在日内瓦正式颁布。

  而这一国际标准的领衔制定者,就是上海国际港务集团高工、全国劳模包起帆和他的团队。在2010年的全国劳模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胡锦涛总书记为他颁奖时,曾嘱咐他要把国际标准做好。如今,这项工作终于尘埃落定。

  据介绍,这是我国自1978年开始参与国际标准化组织活动以来,在物流、物联网领域第一个由我国专家发起、起草和主导的国际标准,是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成果最终上升为国际标准的典范,也是我国交通运输系统首次登上领衔制定国际标准舞台。

  10年研制改变世界运输方式

  工人发明家包起帆的此项创新可追溯到10年前。那时,由于集装箱本身不载有任何信息,无法实时反映自身的变化,在运输过程中会发生不安全事件。

  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在一次为在国外留学的儿子寄月饼的过程中,包起帆有了创新的火花:如果在月饼上装上一个跟踪器,不就可以知道月饼现在已运到哪里了吗?而这同样可运用到集装箱的运输过程中。

  当时,RFID技术刚刚进入人们的视野。针对中国内贸集装箱运输过程中的不安全事件,包起帆提出了用RFID技术来监控集装箱物流安全的想法。而后,他又把互联网技术、无线数据通讯技术融入其中,经过反复的实验改进、不懈努力,包起帆和他的团队终于研究成功了“基于物联网的集装箱物流全程实时在线监控系统”。

  这项源于职工的技术创新,改变了世界运输方式。

  集装箱锁扣上挂有电子标签,当集装箱被非法打开后,系统平台在网页上实时报警,同时发送邮件报警和手机短信报警,及时通知货主及相关人员。发货点、码头吊机、收货点等处均有读卡装置,系统平台与海上船舶、道路运输卡车信息平台的对接,实现了集装箱运输的全程实时跟踪。

  用户可通过网站查询、邮件查询、手机短信了解集装箱在供应链各个节点的时间、地点和路径。这样,相关方就能追溯物流全过程,界定责任者,适时调整供应链计划,通过“阳光物流”来提高运输质量、效率和效益。

  锲而不舍争得国际话语权

  标准是发明创新的根。只有把创新成果形成国际标准才有真正的生命力。“做一流企业,参与国际标准制定是大势所趋。”包起帆说。

  掌控了标准制定,就掌握了行业话语权,而在世界航运界,欧美国家长期把持着“游戏规则”的制定权。“标准集装箱为什么叫20英尺,而不叫6公尺,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包起帆感慨地说。

  尽管目前我国已经是集装箱港口吞吐量世界第一大国,集装箱海运量世界第一大国,集装箱制造量世界第一大国,但此前还没有一个国际标准是由我国领衔制定的。

  为了在国际舞台上争取中国的话语权,包起帆和他的团队积极地向国际标准化组织递交了有关制定集装箱电子标签国际标准的提案。

  然而,国际标准化组织是一个非常严密的机构,制定国际标准有着十分规范的程序和要求,“过去我们对此知之甚少,更不要说来牵头负责国际标准的制定。但路是人走出来的,‘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包起帆说。

  集装箱电子标签归入国际标准ISO/TC104工作组,该工作组有一大批资深专家,代表着各个国家不同的利益,在讨论制定国际标准时往往争得面红耳赤,有时甚至到了白热化的程度,对于包起帆团队这些初来乍到的新手来说,要实现目标更是难上加难。

  2008年9月,包起帆团队代表中国国家标准化委员会起草的提案被否决了。原来,提出制定国际标准的提案需要有该工作组一半成员国同意,同时至少要有5个以上国家愿意共同参与才能通过。

  “我们的愿望落空了。”包起帆说,“消息传来,很多人都感到灰心丧气,但挫折并没有磨灭我们的决心。我们把ISO国际标准工作小组的各国代表请到了上海,让他们考察我们的现场,加深了解和沟通。”

  事实胜于雄辩,外国专家充分肯定了我国的创新成果。2009年2月,包起帆代表我国又提交了新的提案,ISO开启了“投票窗口”,要求全体成员对我国提出的制定集装箱电子标签国际新标准的提案再次进行为期3个月的投票。

  2009年5月10日,投票结果公布,包括美国、法国、德国、俄罗斯、英国、日本、丹麦等在内的14个国家同意该提案,其中法国、德国、美国等8个国家还表示愿意与中国一起参与标准的制定。工作组在5月底的巴黎会议上确认了上述结果,同时任命包起帆负责领导该标准的起草工作。6月初,ISO秘书处又传来信息,将新标准草案的国际编号定为ISO/NP18186。

  此后,这项标准经过汉堡、巴黎、上海、华盛顿共4次会议的激烈讨论后,于2009年7月1日正式发布为公用规范,即ISO/PAS18186。以后,国际标准化组织又经过为期6个月的投票,于2010年12月22日通过了ISO/DIS18186,为2011年11月30日正式出版的国际标准奠定了基础。

  “创新之树需要精心栽培。因为每个项目都会遇到无数的困难和挫折,有时甚至面临绝境。只有锲而不舍、不辞辛劳,才有可能绝路逢生,获取圆满结果。”包起帆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