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传媒 旗下网站
登录 注册
RFID世界网 >  新闻中心  >  行业动态  >  正文

智能交通建设万里长征迈出第一步

作者:RFID世界网 收编
来源:中国传动网
日期:2011-07-21 15:09:48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交通事业发展迅速。各级交通部门通过技术引进和自主创新,一些先进技术逐渐在国内部分大城市交通部门得到应用。屈指算来,智能运输技术在我国的发展已有10余年的进程,其在解决交通问题方面的效果也逐渐地显现出来,智能运输标准化作为智能运输系统顺利发展的基础保障,充分发挥了其在系统互联互通、信息共享等方面的作用。
关键词:智能交通ITS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交通事业发展迅速。各级交通部门通过技术引进和自主创新,一些先进技术逐渐在国内部分大城市交通部门得到应用。屈指算来,智能运输技术在我国的发展已有10余年的进程,其在解决交通问题方面的效果也逐渐地显现出来,智能运输标准化作为智能运输系统顺利发展的基础保障,充分发挥了其在系统互联互通、信息共享等方面的作用。  


      体系框架是指导 

      ITS期待系统化 

      智能交通是一个构成复杂、元素众多的庞大体系,因此,要发展智能交通首先就需要编制一个基本的框架结构,这样后期数据整合、跨系统应用才能成为可能。换句话说,ITS体系框架是某国家或地区ITS发展的纲领性和宏观指导性技术文件。我国政府高度重视ITS体系框架建设的相关工作,将ITS体系框架作为我国ITS发展的纲领性和宏观指导性技术文件,自1999年以来,在国家科技项目的支持下国内ITS领域的权威科研机构和专家,一直不懈地开展中国ITS体系框架的编制、修改完善、方法研究、工具开发和应用推广工作。  

      在此框架的指导下,各地根据该地区现状和需求方面的特点,定义该地区对ITS的用户需求,ITS为满足用户需求所应提供的服务、具备的功能、建设的应用系统、各个应用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和集成方式,重点明确定义该地区内现有的和规划中的各ITS应用系统的要素和信息交换的内容及方式,并为该地区各相关部门间的信息共享、交换以及协同配合,提供基本的依据。目前在江苏、北京的ITS建设和发展中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我国的智能交通发展总的来说还是处于起步阶段,国内一些大中型城市开始了一定的应用,我们有了一些案例,不过比较零散,体系化程度比较低,还没有形成整体的应用效果。”国家ITS中心张可博士说。下一步,我国智能交通还需将零散应用基础加大应用规模,加强各个系统之间的协同,取得交通的整体效益;同时,智能交通发展达到一定规模后才能可持续发展,实现规模应用和产业化;并且需要不断接纳新技术来提高智能化水平并根据实际应用及时跟进标准化进程。  

      智能交通加快发展正当时  

      从国内外智能交通发展和应用情况看,以智能交通为代表的现代交通技术将会越来越多地应用在实际当中,为我们提供更多的服务。国家ITS中心主任王笑京告诉记者,从中国的实际发展看,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已经接近部分发达国家上世纪90年代初的水平,这预示着中国ITS将从过去以技术跟踪和试点应用为主的发展,逐渐转变为技术、应用、资本共同参与的发展,值得注意的发展动向有:第一,大城市交通管理仍然会发展较快,城市政府将会有较多的资金投入,需要注意的是在学习北京等大城市的经验基础上,一定要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进行开发和建设;第二,面对城市交通拥堵,各地将投入更多的资金建设地铁和轻轨,地铁和轻轨的智能调度和安全监控将是智能交通的一个新亮点;第三,高速公路在未来几年将达到8万公里以上,东部地区已经成网,因此国家高速公路网监管和服务水平的提高,需要智能交通提供支撑;第四,提高城市公交系统换乘以及各种交通方式之间换乘的便利性,对交通枢纽信息服务系统提出了较多的需求,而信息服务系统和售票系统的集成,将是直接服务于大众的便利出行;第五,交通信息服务的发展潜力和市场是巨大的,未来一定要找到适合中国管理体制和消费习惯的市场运行方式,对大众化的交通信息广播系统以及基于宽带无线通信系统的交通信息服务都应给予重视。  

       ETC渐成气候  

       发展经验值得借鉴  

       谈我国智能交通的发展就不能不提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ETC)。  

      一直以来,ETC都是智能交通领域的宠儿,它在提高交通运输效率和节能减排方面的优势非常明显。据悉,一条ETC车道的通行效率相当于3至5条人工收费车道,是解决高速公路收费站拥堵、提高通行效率的有效技术手段。另外根据欧洲的测算,为运输系统提供实时交通信息,可以提高运输效率13%以上。而根据日本政府的统计,在ETC使用率达到50%时,收费站附近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5万吨。  

      优势有目共睹,但是发展ETC是否可以发挥拿来主义、直接把国外的系统套用过来呢?答案是否定的。因为高速公路收费服务与法律体系、管理体制和交通参与者的素质关系密切,而且为了提供高速公路网内的统一ETC服务,不可避免要直面统一技术标准问题。交通运输部科技司副司长洪晓枫说,纵观目前国内外发展新形势,掌握标准在一定意义上代表了技术话语权,我们也要有自己的标准。  

      经过多年攻关,2007年我国颁布了属于自己的ETC技术标准。这项由国家ITS中心承担的“电子不停车收费标准体系及成套检测技术”于2009年获得了中国公路学会科学技术奖特等奖,并且完成了ETC系列国家标准,ETC业务管理、系统建设、密钥管理、设备检测等行业技术规范,建成了ETC检测系统和实验室。  

      ETC国家标准颁布以后,我国的ETC发展也进入了新的阶段,呈现出喜人的发展势头。根据近日交通运输部下发的《“十二五”公路水路交通信息化发展规划》,我国目前已经有28个省(区、市)实现了高速公路联网收费。据不完全统计,到今年6月已开通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ETC)的车道超过2100条,平均覆盖率约为15%,全国ETC用户数量突破150万,提高了车辆在收费站的通过效率,降低了油耗,有效缓解了收费口的交通拥堵。按照此规划,“十二五”期间,全国高速公路ETC平均覆盖率达到60%,ETC车道达到6000条以上,ETC用户量超过500万。  

      不过,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这样一个规划从纸上落实到更多的道路上、体现在更多的车辆上,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ETC大面积推广开来还有哪些政策要配套、还有哪些经验要借鉴、还有哪些细节要注意……这些都是当前行业关注的热点问题。  

      做ITS国标保护民族工业  

      不仅ETC需要有自己的国标,我国发展智能交通,在各个领域都首先都要面对标准问题。标准化工作支撑着智能交通各个领域的发展,是交通运输信息化建设中的一项基础性系统工程。由于起步晚,欧美不少国家和地区的智能交通标准早就制定出来了,“但是,智能交通领域的国际标准很多我们不能直接套用;所谓国际标准很多是多国协调的产物,标准背后代表的是一定的技术方向,而这些方向又是一些大型汽车厂商、设备厂商的利益载体。也许有些国际标准本身不存在这个问题,但是要按照国际标准的路线走下去,都会或多或小地碰到技术专利。从这个意义上说,做国标是在保护民族工业。”全国智能运输系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主任杨琪说。  

      为此,我国于2003年成立了全国智能运输系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此后我国智能运输标准化的发展也逐步进入正规化的发展之路。如今标委会成员有相关部委主管机构,有知名的科研院所、高校,还有企业、公司参与,ITS标准化发展已经逐渐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科技部、交通运输部、公安部等国家相关部委的指导下,在各成员单位、专家的支持下,智能运输标准委员会在标准研究、制定,标准宣贯,标准化国际交流与合作等方面的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整个ITS是一个非常庞杂的体系,包含至少500项大大小小的标准,我们要做的,就是先抓关键标准,抓基础性的标准,做行业急需的标准,还要做带前沿性的标准。”杨琪说。下一步,我国智能交通标准化研究工作将更加适应智能运输发展的新形势,以国民经济、交通运输和市场的需求为导向,针对智能运输系统规划、建设、应用中的重大问题,加快共性技术、关键技术、系统集成和产业化标准的研究、制定、实施和应用示范,争取在智能运输系统国际标准制定上有突破。  

      综上所述,我国智能交通到如今已经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大规模应用全面起步,但与我国庞大的应用前景比,这样的起步只是迈出了万里长征的第一步。大规模升级交通运输产业的信息化程度,我们还有许多尚待厘清的问题。恰在此时,一个全行业的智能运输大会就要召开了。今年7月底,由部科技司支持、部公路科学研究院等单位承办的2011智能运输大会将在天津举行,大会将总结和展示我国智能运输系统在“十一五”期间的发展成果,还将介绍“十二五”期间发展ITS的考虑,为实现交通事业又好又快地发展提供支撑。 

人物访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