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传媒 旗下网站
登录 注册
RFID世界网 >  新闻中心  >  企业动态  >  正文

紫光发力物联网 助推中国两化融合

作者:紫光股份有限公司
来源:中国商业电讯
日期:2011-05-05 11:25:47
摘要:紫光软件(无锡)集团有限公司是由紫光股份有限公司与无锡软件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共同出资成立。紫光软件集团建有省级工程技术中心和省级企业技术中心,下属建有三维GIS、MES、J2EE、智能建筑四个研发分中心,年研发投入1000万以上,主营业务包括软件产品研发及技术服务、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等,涉及政府信息化、企业信息化和个人信息化三个领域。
       紫光软件(无锡)集团有限公司是由紫光股份有限公司与无锡软件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共同出资成立。紫光软件集团建有省级工程技术中心和省级企业技术中心,下属建有三维GIS、MES、J2EE、智能建筑四个研发分中心,年研发投入1000万以上,主营业务包括软件产品研发及技术服务、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等,涉及政府信息化、企业信息化和个人信息化三个领域。2008年被中国软件行业协会评为“中国软件生产力十强企业”,2009年被中国软件行业协会评为“中国软件产业脊梁企业”。根据“十一五”国家科技计划工作总体部署,紫光软件集团的“基于传感网的制造执行系统”项目于2010年5月荣获国家火炬计划推广项目。

       2009年物联网产业成为我国重点发展的又一战略高地,无锡成为我国物联网的产业中心。在这样的契机下,紫光软件集团凭借20年深厚的行业积累,积极引进拥有先进物联网技术、计算机软件技术及管理水平的海外团队,致力于“两化融合”工作重点,着力打造基于物联网技术的生产管理软件的研发与应用推广。在行业市场内众多类似的软件产品中,紫光软件集团自主研发的基于物联网技术的MES生产制造执行系统脱颖而出,成为紫光软件集团近期主推的产品之一。目前,该项产品已经应用于包括制药、机械制造、IC芯片制造、食品等多个关系到国计民生的传统生产行业,形成了多个试点、示范工程,市场效果显著。

       基于传感网的紫光制造执行系统(紫光MES)针对我国生产制造领域的现状,适用于我国国情的生产车间层面的生产制造管理系统。紫光MES通过对在线产品生产工艺参数的监控、在线操作人员操作规范的监管、每一个生产工序生产周期的统计、每台设备的生产数量和效率统计、工序间在线等候时间的统计、在线各工序原料及半成品的统计、生产班次的生产情况统计、生产设备运行状况的监控、维护和管理、生产线调度管理及生产计划的制定等功能,达到了生产企业对保证生产质量、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的要求。在基于“MES共性技术平台”的基础上,重点开发“基于物联网的可追溯性的药品生产MES系统”“基于物联网的电子产品生产MES系统”、“ 船舶制造MES系统”和“IC与光伏制造MES系统”四个应用子集并形成产品。从而使整个产品系列稳定、高效、低廉,易于实施和推广。以适合于我国的大量中小企业。尽快抢占我国中小企业的MES市场。 

       目前物联网产业已成为世界各国继互联网之后竞相发展的又一重大产业领域。其在全球正处于起步阶段。作为世界制造业大国,我国拥有数量庞大的制造型企业,而提高制造型企业生产及管理水平,以先进的物联网技术结合成熟的信息化手段改造传统的生产制造企业,从根本上提高制造型企业的生产力,将成为我国IT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根据我国众多的中、小企业装备水平比较低、生产场地的网络环境较差的情况下,紫光基于物联网的MES系统针对生产制造流程中的关键工序、关键设备进行信息化改造。通过传感设备和数字化技术将关键工艺参数数字化,采用蛙跳式无线局域网通过中继完成数据的传输。系统实现了1次/10秒的数据采集和传输,改变了企业以往依靠人工手工数据抄报的方式,实现了在恶劣工作环境(高温、有毒、污染等)下的数据自动采集,从而完成了对生产全流程的全面监控。同时,系统以低廉的技术解决方案实现了生产制造现场传感网的组建,降低了企业实施成本。

       紫光基于传感网的制造执行系统(紫光MES)追踪国际MES技术发展的最新趋势,并根据我国生产制造领域企业特点,研制、开发的适合我国国情的生产制造管理系统,以其低廉的实施成本降低了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改造的门槛。 

       紫光基于传感网的MES系统集成了先进的高科技计算机软件技术与传统制造工艺精粹,必将带动制造业工业化技术的创新,推进制造业信息化的管理,提升制造过程的工业化水平,从而在技术上推动制造业管理水平的提升,帮助企业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生产管理模式,紫光用先进的信息化技术,在企业的工业化改造的应用过程中,不仅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同时提高了自己的信息化研发水平。工业化的应用,使紫光的研发和工程实施水平达到了自己前所未有的水平。特别是在中国企业特有的,大量的非现代化,非数字设备的信息化应用,可以说是绝大多数国外和国内信息化企业难以做到的,并最终为将我国由制造业大国转变为制造业强国提供有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