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传媒 旗下网站
登录 注册
RFID世界网 >  新闻中心  >  行业动态  >  正文

2010版《中国冷链年鉴》编纂中

作者:中国冷链物流网信息中心
日期:2010-12-08 10:57:23
摘要:《中国冷链年鉴》编辑委员会
《中国冷链年鉴》编辑委员会  
    
中国食品工业协会 
  
食品物流专业委员会 
  
文  件 
中食协物流字[2010]076号  
   
关于组织编纂《中国冷链年鉴》 
  
(2010版)的通知  
   
各有关企事业单位、行业协会: 

      《中国冷链年鉴》(以下简称《年鉴》)代表国家冷链行业的年刊,是对中国冷链系统的历史、现状及前景进行总结、分析、论证,从而全面、系统、准确、及时地反映我国冷链体系发展现状与进程,同时为行业在各级政府机构,特别是金融、证券、国债、贷款、开发、建设、科研、名牌评定等投资立项审批和企业决策时提供权威参考依据,满足机关、团体、企业、院校、研究单位和个人查阅资料、引用数据、设备选型、企业采购的需求。 

     《年鉴》汇集政策性、指导性、实用性、资料性、数据性于一体,充分记载与展示中国冷链行业特色,突出行业发展现状与趋势,内容丰富,数据详实、具有收藏价值的大型文献性工具书。在社会各界的关怀和支持下,成功出版发行了2009版《年鉴》,获得业界普遍好评。 

2010版《年鉴》编纂工作已经开始,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年鉴》编委会将精心组织工作,延续2009版的主体构架,注重资料、文献和档案、记载的特征与作用,扩大统计和数据搜集范围,加大信息量编辑。 

       主体框架结构为:(1)行业大事记篇(2)重要文件及领导讲话篇(3)综述篇(4)行业概述篇(5)统计篇(6)政策法规篇(7)教育与人力资源篇(8)冷链标准篇(9)园区基地篇(10)企业内部冷链篇(11)商业企业冷链篇(12)农副产品冷链篇(13)第三方冷链物流篇(14)冷藏冷冻食品篇(15)冷藏运输篇(16)冷藏库篇(17)冷链技术设备篇(18)制冷篇(19)制冷辅件篇(20)企业案例篇(21)企业风采篇(22)附录篇(23)中国冷链企业名录篇。 

       二、《年鉴》是具有公益性出版物,是行业建设的基础资料,需要政府、社团、企事业单位的共同努力,积极参与。诚望业内外有关人士对《年鉴》的编撰工作继续给予支持和协助。 

       三、《年鉴》将做好出版与发行工作。计划于2011年2月完成收集和组稿,3月整理排版,4月印刷成册,举行发行仪式。作为行业重要的唯一的年刊工具书,将努力做好政府、驻华使馆,商务、农业、交通、银行、院所、科研单位、企业和各级各类图书馆的赠送与宣传,并做好参展发行、会议发行、订阅发行。 

       四、《年鉴》的组稿、编辑、设计、印刷、出版、发行及广告运营等工作委托中交百企(北京)企业管理中心全权负责。 

       五、组建扩充《中国冷链年鉴》编委会,望企事业单位积极参与。 

       六、《中国冷链年鉴》编辑部联系方式: 

       地  址:北京宣武区马连道南街12号 
       邮  编:100055 
       网  址:www.chinalenglian.com.cn 
       组  稿:张 雪  米 淇  
       电  话:010—68697027     
       传  真:010—68697035 
       邮  箱:food56@126.com 
       编  辑:杨 磊  孟养浩  王旭东   
       电  话:010—68673898 
       传  真:010—68675276 
       邮  箱:lenglian@126.com 
       发  行:刘 欣   彭世龙 
       全国统一热线:400-600-7919 
       邮  箱:lenglianbook@126.com   
  
  
                                                  二0一0年十月十八日 
  
                                                  主题词:年鉴   编辑   通知 
                                                  抄送:协会领导、年鉴编委。 
                                                  中国食品工业协会食品物流专业委员会 
                                                  2010年10月18日印发  
  
《中国冷链年鉴》介绍 
  
      《中国冷链年鉴》是以全面、系统、准确地记述上年度事物运动、发展状况为主要内容的资料性工具书。汇集一年内的重要时事、文献和统计资料,按年度出版的工具书。它博采众长,集辞典、手册、年表、图录、书目、索引、文摘、表谱、统计资料、指南、便览于一身,具有资料权威、反应及时、连续出版、功能齐全的特点,属信息密集型工具书。主要作用是向人们提供一年内全面、真实、系统的事实资料,便于了解事物现状和研究发展趋势。它所收集的材料主要来源于当年的政府公报、国家重要报刊的报道和统计部门的数据。因此,年鉴有较大的总结、统计意义和比较系统的连续参考作用。通过年鉴,可查找近年来国际国内时事,各部门各行业的进展及各学科各专业的研究动态;可查找政府颁布的重要法规文献和逐年可比的统计数据资料;还可以查找“机构简介”、“企业名录”及著名人物的事迹及一些实用的指南性资料等。  
   
《中国冷链年鉴》(2010版)目录  

第一部分【行业大事记篇】 
      1、按年月顺序编写 
      2、收集收录典型事迹  
  
第二部分【重要文件及领导讲话篇】 
      1、政策法规 
      2、行业标准 
      3、国家扶持政策 
      4、领导、专家、企业家的重要讲话 
  
第三部分【综述篇】 
      1、冷链的定义 
      2、冷链产业概述与食品安全 
      3、中国冷链行业运行情况及发展趋势与空间 
      4、全球冷链市场运行现状与特征发展分析 
      5、特种物流与冷链 
  
第四部分【行业概述篇】 
      1、中国冷链行业现状篇  
      2、中国冷链行业发展趋势篇  
      3、中国冷链物流政策篇 
      4、中国冷链行业技术篇  
      5、中国冷链行业设备篇  
      6、中国农副产品冷链篇  
      7、中国冷藏运输篇 
      8、中国冷库建设运营篇 
      9、中国果蔬冷链篇 
      10、中国冷冻食品篇 
      11、中国医药冷链篇 
      12、中国乳制品冷链篇 
      13、中国肉制品冷链篇 
      14、中国水产品冷链篇 
      15、中国商超餐饮连锁冷链篇 
      16、中国电子石化特种冷链篇 
      17、中国冷链信息软件篇 
      18、中国冷链保鲜与包装篇 
      19、中国冷链温度控制与监测追溯篇 
      20、中国冷链制冷技术设备篇 
      21、中国冷链融资投资金融篇 
      22、中国应急冷链物流篇 
      23、中国传统仓储转变专业冷库创新篇 
  
第五部分【统计篇】 
      1、长江三角洲冷链情况 
      2、珠江三角洲冷链情况 
      3、华南地区冷链情况 
      4、华东地区冷链情况 
      5、华北地区冷链情况 
      6、西部冷链情况 
      7、中部冷链情况 
      8、省、市、自治区冷链情况 
      9、港、澳、台冷链情况 
      10、国际冷链情况 
  
第六部分【政策法规篇】 
      1、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冷链篇 
      2、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冷链篇 
      3、商务部—冷链篇 
      4、卫生部—冷链篇 
      5、交通运输部—冷链篇 
      6、农业部—冷链篇 
      7、财政部—冷链篇 
      8、工信部—冷链篇 
      9、科技部—冷链篇 
      10、海关总署—冷链篇 
      11、工商总局—冷链篇 
      12、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冷链篇 
  
第七部分【教育与人力资源篇】 
      1、大专院校、科研院所 
      2、专业培训机构 
      3、专业技能培养 
  
第八部分【冷链标准篇】 
      1、国标篇 
      2、行标篇 
  
第九部分【园区基地篇】 
      1、食品工业园区篇 
      2、冷链物流园区篇 
      3、批发市场冷链物流篇 
      4、港口及保税 
  
第十部分【企业内部冷链篇】 
      A类:食品  B类:花卉  C类:医药   
      D类:水产  E类:化工  F类:电子  G类:石油  
  
第十一部分【商业企业冷链篇】 
      A类:零售业  B类:连锁业  
      C类:餐饮业  D类:商场超市  
  
第十二部分【农副产品冷链篇】 
      A类:粮油  B类:蔬菜  C类:水果 
      D类:肉类  E类:花卉  F类:水产 
  
第十三部分【第三方冷链物流篇】 
      A类:冷藏运输  B类:冷藏库  C类:冷链快递 
   
第十四部分【冷藏冷冻食品篇】                      
      A类:速冻食品  B类:冰温食品 
      C类:冷冻食品  D类:超低温食品  
  
第十五部分【冷藏运输篇】 
      A类:冷藏运输   B类:保温运输 
      C类:常温运输   D类:城市配送 
      E类:专干线运输 F类:铁路  G类:公路 
      H类:水运       I类:航空  J类:冷藏集装箱 
  
第十六部分【冷藏库篇】 
      A类:冷冻库    B类:保鲜库  C类:气调库 
      D类:保税冷库  E类:多温层冷库 
      F类:土建库    G类:组合库  H类:立体库 
  
第十七部分【冷链技术设备篇】 
      1、保鲜与包装 
      2、保温材料与聚氨酯 
      3、温度控制与监测追溯 
      4、冷库设计、安装、维护、维修、冷库专用灯、地面、除湿除霜、风机、门、密封条 
      5、冷藏车改装 
      6、RFID、 GPS、软件应用技术 
      7、货架 
      8、叉车 
      9、托盘 
      10、冷链节能技术 
  
第十八部分【制冷篇】 
      A类:冷藏车制冷 B类:冷藏库制冷 
      C类:制冷机组   D类:展示柜制冷 
  
第十九部分【制冷辅件篇】 
  
第二十部分【企业案例篇】 
  
第二十一部分【企业风采篇】 
  
第二十二部分【附录篇】 
      1、中国冷链专家 
      2、中国冷链社团 
      3、中国冷链媒体 
      4、国内、国际冷链会议、展会 
      5、重要的冷链评比、奖项、基金 
      6、2010中国冷链物流杰出人物 
      7、中国冷链物流联盟 
      8、中国冷链物流网 
      9、中国冷链物流万里行 
      10、中国冷链物流年会 
      11、全国食品冷链物流定点企业 
      12、中国冷链物流优秀设备企业 
      13、中国食品物流示范基地 
      14、中国冷链物流百佳企业 
  
第二十三部分【中国冷链企业名录篇】 
      1、 企业名称 
      2、 法人代表 
      3、 产品名称 
      4、 地址、联系方式 
      5、 主营业务  


《中国冷链年鉴》(2010版)简介及撰稿要求 
  
一、《中国冷链年鉴》简介 

     《中国冷链年鉴》由中国食品工业协会食品物流专业委员会与中国冷链物流联盟共同编纂。中国食品工业协会食品物流专业委员会是经国务院批准成立的行业社团,宗旨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为指导,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为食品企业开展全方位的服务,反映食品企业在生产经营中的需求,维护食品企业的合法权益,协调与发展省际间、企业间的关系与合作,在企业和政府间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促进我国食品工业健康发展的权威组织。 

      “中国冷链物流联盟”(以下简称《联盟》)是根据《关于推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构建的指导意见》(国科发政[2008]770号的文件精神,由中国食品工业协会食品物流专业委员会批准组建成立“中国冷链物流联盟”(中食协物流字[2010]004号)。联盟性质为行业协会主导下的行业自律组织,任务是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以服务为核心,培育消费市场、激发服务市场、整合服务能力、规范服务秩序、提升服务质量。宗旨是为中国食品与冷链物流行业服务,促进我国食品企业与冷链物流企业之间交流与合作、信息沟通、协调关系,在企业和政府间发挥桥梁与纽带作用,推动行业发展,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提高食品流通管理水平、人员素质、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促进我国冷链物流事业发展,服务政府、服务行业、服务企业的冷链物流专属组织。 

《中国冷链年鉴》(以下简称《年鉴》)是代表国家一个行业的年刊,对中国冷链系统的历史、现状及前景进行总结、分析、论证,从而全面、系统、准确、及时地反映我国冷链体系发展现状与进程,同时为行业在各级政府机构,特别是金融、证券、国债、贷款、开发、建设、科研、名牌评定等投资立项审批和企业决策时提供权威参考依据,满足机关、团体、企业、院校、研究单位和个人查阅资料、引用数据、设备选型、企业采购的需求。《年鉴》汇集政策性、指导性、实用性、资料性、数据性于一体,充分记载与展示中国冷链行业特色,突出行业发展现状与趋势,内容丰富,数据详实,具有收藏价值的大型文献性工具书。 
     《中国冷链年鉴》(2010版)全书正文约500页,国际标准大16开本,内附彩色插页,豪华精装,图文并茂,进口胶版纸精美印刷。 
  
二、《中国冷链年鉴》(2010)撰稿要求 

1、撰稿总要求 

      (1)以2009至2010年为核心,真实、全面、系统反映我国冷链建设和发展状况及进程; 
      (2)各部分的内容提要(附后见目录); 
      (3)稿件:语言规范,逻辑严谨,表述精确,标题要符合《年鉴》形式; 
      (4)文章条目序号用法:第一层次用一、二、三、……,第二层次用(一)、(二)、(三)、……, 
第三层次用1.2.3.……,第四层次用(1)、(2)、(3); 
      (5)引文采用文内注释的方法,在引文后加括号注明引语出处; 
      (6)文章涉及到外国人名、地名、组织机构、专有名词一律用习惯中文译名,并在其第 
一次出现时在括号内注明原文; 
      (7)在时间表述中,使用年份全称(如2009年),在此前提下,可用“上年”的写法, 
不用“明年”、“今年”、“去年”、“08年”等; 
      (8)数字的表述方法:年鉴资料所使用的度量衡单位均要求采用国家统一标准计量单位,表述公历、世纪、年代、年、月、日一律用阿拉伯数字,如20世纪、2001年12月31日等。数与计量(包括正、负数,分数、小数、百分比、约数比)均采用阿拉伯数字,如10多万、13亿美元、24.6万人、8%等。表示阿拉伯数字书写的数字范围,使用波浪号“~”,如1995~2001年,2100万~5000万吨等。 
  
2、发稿要求 

      各撰稿单位和撰稿人需提供纸介和电子文稿(word文件)各一份,以电子文稿或电子邮件方式提供。 
  
3、稿件署名 

      在文稿的结尾括号内注明撰稿人的单位、姓名,如:(中国食品工业协会 肖苗),如属多人参加撰写,最多列举三人,多于三人者在三人姓名后以“等”字终结。 
  
4、稿件审核 

在纸介文稿正文题目上加盖撰稿或审稿单位公章。 
  
5、截稿时间 

      2011年1月30日 
  
6、稿费 

      年鉴出版后,由编辑部统一支付。 
  
7、所有稿件(包括图片)请自留备份 
  
8、稿件反馈 

      北京市宣武区马连道南街12号7735,《中国冷链年鉴》编辑部,邮编:100055;E-mail:food56@126.com 或lenglianbook@126.com  联系电话:010-68697027;传真:010-68697035   联系人:肖苗   彭世龙 
  
三、《中国冷链年鉴》(2010版)各部分内容撰写提要 
      1、党政领导近期关于物流的论述; 
      2、中国冷链发展概况、特点、问题和趋势; 
      3、国家颁布的法律、法规及政策性文件实录; 
      4、以国家发改委、国家统计局文件的贯彻落实情况为核心,综述中国冷链统计工作及下一步努力方向; 
      5、国家规定的统计表实录; 
      6、表述本行业发展现状、改革创新成就和发展趋势;突出本行业领域特点和变化;尽量用统计数据或图示形式说明问题; 
      7、综述概述,每篇约5000字左右,侧重反映区域冷链发展的历程和各行业的主要变化。“省市区冷链”部分以各省、区、市为主,侧重介绍各地在近一两年来冷链工作有哪些发展变化,取得了哪些成绩,做了哪些具体工作,有哪些体会,还存在哪些问题,有哪些建议等。篇幅在3000字左右。尽量写特色、独创和新举措,尽量列出统计数据(如冷链物流占GDP比重、冷链物流总额、冷链物流量等); 
      8、冷链技术设备: 
      (1)反映我国冷链技术与装备的生产、销售、市场供求,新技术、新装备研发及应用等情况; 
      (2)概括冷链技术与装备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走势; 
      (3)外资进入后,国内的变化。有些内容尽量用图表形式表述,最好有历年数据比较; 
      (4)软件应用:着重介绍新技术研发、推广、应用情况和对今后走势的分析论述; 
      (5)冷链系统集成:重点写我国冷链系统集成的业务成长、比较分析、发展趋势等; 
      (6)RFID、货架、叉车、托盘、制冷、温控等主要介绍这些产品的生产、使用和技术现 
状,最好多采用图表和数据表述; 
      9、重点叙述企业在2010前发展情况,突出新变化、新态势。重点写企业发展现状,进行比较分析和描述。案例要写得精练、描述要准确,切勿吹捧和不实; 
      10、附件收录: 
      (1)收录的单位和内容必须是国家级,如冷链会议和展会一定是全国性的,评比、奖 
项、基金等也是收录最高层次的; 
      (2)内容真实、有权威性依据。                        
                                                                                                                                                                                               《中国冷链年鉴》编辑部 
                                                                                                                                                                                                  2010年10月18日